黨的十九大以來,青海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決策部署,將民營經濟發展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以“服務民營經濟”為主線,以“四個常態化”為抓手,全方位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牽線搭橋、清障增利,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量質齊升。
一、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交流機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連續兩年以“民營經濟”為開局召開“新春第一會”,出臺青海民營經濟33條,配合金融支持23條、稅費服務22條、服務業發展47條、經營主體發展10條等配套措施,全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領導多次以座談、調研、餐敘等方式,聽取民營經濟經營發展的真實情況、面臨的困難和對經濟形勢的意見建議。各地各部門與民營經濟進行多層次溝通交流,召開16次專題調度會、105次行業協調會、755次問題對接會,做到政企直面溝通、訴求直辦答復、服務直達現場。舉辦“民營經濟茶座”,協調解決電力供應、融資需求、要素保障等22項重大問題,企業滿意度達92%。舉辦3期“民營經濟大講堂”,同步線上直播,受眾面超80萬人次。
二、開展常態化助企暖企春風行動
為幫助經營主體有效化解融資信貸、要素保障、降本增效、轉型升級等發展難題,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市場活力,青海省啟動實施常態化助企暖企“春風行動”,出臺助企紓困系列政策,建立健全“四級協作”體系(黨委政府主導+行業推進+工作小組+聯絡員),推行“七問工作法”(問經營狀況、問發展短板、問擴產擴能、問困難問題、問政策落實、問所期所盼、問意見建議)。
三、實施常態化經濟運行協調調度
建立經濟運行調度中心,完善省、市州、縣區三級發改系統調度體系,落實“一表一單一圖一機制”,堅持以上率下抓聯動、改進作風優服務、健全機制促落實。印發包聯調度重點市州縣區經濟運行工作方案,緊盯主要經濟指標常態化推進“3+16”包聯調度工作,進一步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分析調度。協調解決包聯地區困難問題,逐一查看包聯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12項主要經濟指標和48項支撐性指標差距與回補目標,全面了解掌握經濟。組織召開專題推進會,發放工作提醒函17份,深入項目建設現場、企業生產一線,協調解決融資、?土地、?用能等方面困難問題。開展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問效,動態監測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對有望升規入限2500戶重點企業實施跟蹤服務,每季度開展民營經濟形勢分析。創新建立重點民營企業名錄,篩選出涉及一二三產、18個行業門類、76個行業大類、覆蓋全省各市區的重點監測民營企業3000余戶,推行“三送兩辦一訪”服務。
四、推行常態化問題訴求解決模式
建立問題處理機制,公開征集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線索,暢通民營企業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推行“收集、轉辦、跟蹤、反饋”閉環管理模式。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暢通保障民營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投訴渠道,重點清理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拖欠民營中小企業賬款,落實逾期未支付中小企業賬款強制披露制度,完善拖欠賬款清理與審計、督查、巡視等制度的常態化對接機制,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欠7.2億元。開展檢查過多過頻整治行動,針對民營企業反映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等問題,清理整合各類督查檢查,推進綜合執法改革,推行“輕微處罰”和“首違不罰”,推動“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涉企檢查頻次同比減少48%,對民營企業“無事不擾”,有效保障了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論述和對青海工作的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踐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嚴”要求,促進平等準入、強化融資支持、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 民營經濟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