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掌握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現狀,深入查擺民營經濟發展主要瓶頸,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33條的落地落實,5月8日至16日,省發展改革委組成三個調研組,分赴8個市州、部分縣區和省直相關部門開展民營經濟發展專題調研。
調研中,調研組采取聽取匯報、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等形式,深入了解各地區各相關部門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做法、經驗成效、工作亮點及重點安排,詳細了解民營經營主體數量、行業分布、經濟貢獻、稅收占比、勞動就業、民間投資、創新能力、社會責任等情況,收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建議。調研期間,先后走訪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青海福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玉樹州諾布嶺民族服飾有限公司等23家民營企業,實地查看生產經營、管理狀況以及青海特色產品開發、市場運行情況,現場回應企業訴求,面對面分撥問題線索231條,并逐一提出解決方案。
調研指出,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現代化新青海建設、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面對青海民營經濟量質并進的最好發展機遇,我們更要提振信心、步穩蹄急。一是完善工作機制,推進工作落實。著力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推動與民營企業常態化交流,強化政策供給,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建立完善省、市(州)、縣民營經濟發展專責機構,構建縱向銜接、橫向協調、上下聯動、高效順暢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新格局。二是促進民間投資,拓展發展空間。積極推介民間投資項目,搭建民間投資“三清單一平臺一庫一機制”,推動民間投資項目列入省級重點項目清單,有序引導項目落地實施。三是優化營商環境,激活發展動力。著眼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改進提升行動,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四是常態助企暖企,強化“護航”能力。發揮好省市縣三級聯絡員跟進問效功能,形成訴求分撥與答復閉合回路,提升問題辦理質量和效率。持續為民營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當好企業的“娘家人”“店小二”。
來源: 民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