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營經濟33條的發布,讓民營經濟再次“強勢出擊”,再站“C位”,喊出了全面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省發展改革委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認真履行統籌協調、綜合施策、促進發展職責,細謀劃、下大力,書寫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青海篇章。
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建立協同聯動機制,推動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專責機構。建立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完善政府主動問計求策的程序性規范。建立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召開55場對接會,征集民營企業意見建議。建立問題訴求協調推進機制,實行問題建議“收集、轉辦、跟蹤、反饋”閉環管理。
二是強化政策集成,推動政策落地。全面貫徹落實民營經濟“31條”,牽頭擬定我省33條具體措施。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民營經濟發展痛點難點堵點,協同推出金融支持23條、稅費服務20條等配套政策;實施助企紓困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10條、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47條等系列政策。開通“惠企政策直通車”,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策集成效應初步顯現。
三是優化營商環境,聚力發展沃土。實施營商環境三年行動,遞次推進營商改革1.0、2.0、3.0版,營商環境便利度提升至86.8,市場主體獲得感顯著增強。累計推出464項“硬核”舉措,削減審批事項70.4%,壓減辦事環節59%,精簡申請材料42%,壓縮辦理時長81%,開辦企業壓縮至2個工作日內,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達93%,全省民營經濟總數突破53萬戶。
四是促進民間投資,激活發展活力。建立重點產業常態化項目推送機制,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實施,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重大工程項目,補短板項目和基礎設施REITs建設。搭建民間投資“三清單一平臺一庫一機制”,公開推介重點項目49個,總投資約158億元。完善信用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專列+直通車+集中簽約”投放貸款797億元,“青信融”融資突破142億元。
五是常態助企暖企,紓解發展難題。開展常態化助企暖企行動,37名省領導聯點領銜、1300多家機關單位廣泛參與、1萬余名助企聯絡員幫扶1.3萬家企業,協調解決企業反饋問題5000余項,問題解決率達到98%。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73.6億元,減輕企業繳費負擔19.6億元,金融機構減費讓利1.47億元,幫扶企業融資355.3億元,發放續貸資金7.4億元,保障用工1.46萬人。
六是強化法治保障,護航民營經濟。出臺《青海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青海省公共信用信息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完善公平競爭審查機制,保障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招標采購等方面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發布親清政商關系負面清單,清欠中小企業賬款,依法查糾損害營商環境行為。引入包容審慎監管模式,率先實現在業企業和重點領域信用風險分類“全覆蓋”。
下一步,我委將認真貫徹落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和陳剛書記、吳曉軍省長講話要求,全面履行統籌協調職能,進一步加強形勢研判、政策集成、促進投資、實效評估、立法研究等工作,搭建政策、交流、合作、監測、評估、宣傳等六大平臺,推動各項重大舉措早落地、見實效,積極幫助企業化解燃眉之急、后顧之憂,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 民營經濟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