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是黨和國家促進農牧民增收、增強地方發展基礎的一項惠民政策,主要包括財政部銜接資金以工代賑任務項目和國家發改委中央預算內以工代賑示范項目。銜接資金項目要求勞務報酬發放達到中央下達資金的20%以上,示范資金項目要求勞務報酬發放達到中央下達資金的30%以上。
2023年以來,省發展改革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先后5次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專題研究以工代賑工作,統一全委各級干部思想認識,不斷提高“使命在肩、責任有我”的政治站位,黨組書記親自抓,班子成員親自去,主動擔當作為,層層傳導壓力,落實工作責任,從七個方面創新探索,努力抓亮點抓成效。
一是創新政策供給,完善政策體系。印發實施《青海省“十四五”以工代賑實施方案》《以工代賑政策匯編》《青海省以工代賑工作成效綜合評價實施辦法(試行)》《青海省以工代賑工作管理細則》《青海省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績效評價及考核辦法》《關于加強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的指導意見》,完善以工代賑制度體系,規范資金使用流程,推動以工代賑政策落地見效。
二是創新項目謀劃,積極爭取資金。會同各市州和省級財政、交通、水利、鄉村振興、農業農村、林草、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對標國家政策新變化和新要求,建立了銜接資金和示范資金以工代賑項目三年滾動儲備庫,累計儲備項目380項,總投資26億元,逐項提前開展可研編制、項目預審、勞務摸底、報酬測算、提升完善等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實現項目等資金,防止資金等項目。2023年,依托儲備項目庫爭取到100個項目4.22億元專項資金,爭取中央資金較2022年增長29.58%。2024年已提前下達財政銜接資金以工代賑任任務2.23億元67個項目。
三是創新資金安排,破解關鍵民生。結合主題教育,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聚焦以工代賑這一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以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基層一線,大興調查研究,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和農牧民高品質生活。2023年,為落實“千萬工程”相關經驗,更好從源頭上、基礎上解決農村“廁所革命”的短板不足,我委按照“省市聯動”思路,會同西寧市“兩縣一區”(湟源縣、大通縣、湟中區)政府,對西寧市農村“廁所革命”存在的突出難題開展深入調研,謀劃了75個總投資17.9億元的農村污水管網以工代賑項目,目前已安排22個項目,下達資金1.13億元,廣泛吸納周邊群眾參與項目建設,進一步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存在問題,補齊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短板,努力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其中,2023年下達以工代賑管網項目10項 ,已開工建設10項,建成1項,建成管網2.5公里,惠及大華鎮三條溝村500多名群眾,向群眾發放報酬63.9萬元,人均增收12288元。在建9項,預計建成管網84.31公里,惠及大華鎮、魯沙爾鎮等20個村近4000戶1.5萬名群眾,已發放報酬330.9萬元,人均增收0.9萬元。
四是創新資金監管,精準發放報酬。會同省財政廳將中央投資以工代賑項目發放勞務報酬納入惠民惠農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平臺管理系統范圍,實現省、市、縣三級以工代賑規范報酬發放和數據追溯源頭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從根本上切斷拖欠克扣和弄虛作假的渠道與空間。同時,依托有效銜接問題整改契機,會同省統計局將以工代賑勞務報酬發放納入全省農牧民收入統計監測行列,確保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收入準確入統,實現精準監測。2023年100個項目,已發放勞務報酬6889.24萬元,帶動6412名農牧民就業增收,報酬發放率達70%,勞務組織率達145.89%,人均增收1.07萬元。同時,全省各地區依托項目建設積極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開發等新賑濟模式,全年培訓以工代賑務工群眾4300余人。
五是創新拓展模式,推廣以工代賑。按照國家要求,會同各市州和省級相關部門,緊盯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領域,確定以工代賑方式推廣項目133項,計劃吸納農牧民務工8162人,預計發放報酬1.35億元。2023年,已吸納農牧民務工12914人,發放報酬13896萬元。其中,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領域55項,已吸納務工1121人,發放報酬1288萬元,人均增收1.14萬元;在重點工程中大力推廣以工代賑78項,已吸納務工11793人,發放報酬12607.55萬元,人均增收1.07萬元。
六是創新調度機制,落實全程管理。按照“已開工項目抓進度、未開工項目抓開工、待申報項目抓前期”基本要求,緊盯已安排項目的開工率、組織務工率、勞務發放率、投資完成率等“四率”,持續開展以工代賑專項評估、明察暗訪和調度通報,形成“月調度、季通報、年考核”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強化以工代賑項目市州到場監督機制,制定到場調度責任書,督促發揮就近監管便利,加強跟進督導。2023年,會同省財政廳開展了2021年以來實施項目第三方評估、8市州相互交叉檢查、專項稽查督幫、委托第三方預評估等工作,召開調度會6次,實地蹲點督導4次。
七是創新服務方式,廣泛宣傳政策。堅持“一線工作法”,創新開展以工代賑“送政策、送項目、送資金、送就業”巡回服務活動,實現縣級發改、行業主管部門、村委會、施工隊以工代賑政策解讀培訓全覆蓋。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鄉村振興局等7家廳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赴全省8個市州開展督幫行動,重點督幫宣講以工代賑政策和要求。同時,注重持續加強前置性審查質量,增強以會代訓力度,以“一對一、面對面”的方式,向各市州發改、行業部門、省市重點咨詢單位詳細解讀國家“三個優先、三個不得”以工代賑工作新要求,確保國家惠民政策入腦入心、落到實處。2023年,編發全省以工代賑政策匯編手冊1300余份,工作手冊7000余份。
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四屆五次全體會議精神,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盡心謀事、盡力干事、盡責成事,狠抓落實以工代賑政策要求,全力提升以工代賑管理質效,努力向低收入群眾提供更多“工”的機會,為脫貧地區農牧民群眾實現增收、不斷縮小脫貧地區發展差距、夯實脫貧地區發展基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 發改委地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