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海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導向,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靶向發力、提速對標、精準施策,著力做優企業生命周期“全鏈條”服務,做實政務服務、市場發展、投資興業、法治保障“四篇文章”,加速推動營商環境改革提檔升級,全省營商便利度持續提升,市場主體總數突破57.14萬戶,較2022年增長3.9%。
一、聚力協同推進,工作合力“再增強”。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青海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執法檢查,充分發揮人大執法檢查“法律巡視”利劍作用,看成效、找差距、查問題、促提升,高位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政策規定落地落實。出臺《優化營商環境督查激勵實施辦法》,構建形成“1+5+4”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機制,不斷凝聚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工作合力。健全“互聯網+”營商環境監測機制,建設全省營商環境監測系統,全方位動態監測省市縣三級數據指標,實現營商環境“精準化”。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將“優化營商環境”納入全省目標(績效)責任考核,開展市場主體滿意度調查,對8個市州、45個縣市區(行委)、4個園區實行“全覆蓋”評價,倒逼營商環境改革縱深推進。
二、聚力降本增效,市場環境“再優化”。制定貫徹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工作方案,印發蘭州—西寧城市群要素市場一體化改革實施方案,推動加快形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廊道”。在全國率先出臺不適宜市場主體名稱糾正辦法,在西北地區率先開展經營主體遷移登記“一件事一次辦”工作,制定提升登記注冊便利化水平、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措施,市場主體開辦實現再提速。圍繞更好服務市場主體,推行“一線工作法”,開展“助企暖企”春風行動,37名省領導聯點領銜、1300多家機關單位廣泛參與、助企聯絡員“一對一”幫扶1.3萬家企業,解決企業問題訴求超5000項??v深推進涉企收費治理和重點領域價格監管“凈域·2023”系列行動,累計清退罰沒3281.65萬元。推廣以“信”授“貸”,“青信融”融資突破超142億元。對外貿易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利用外資高于全國增速89個百分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有效激發。
三、聚力數字賦能,政務服務“再提升”。出臺推進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工作方案,印發政務數據共享責任清單,促進政務服務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強化高頻電子證照歸集應用,推廣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應用,加快實現政務服務“一次認證、全網通辦”,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達到93%以上。深化“五級聯動”建設,依托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加快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覆蓋全省8個市州、45個縣(市、區)、407個鄉鎮(街道)、4664個村(社區)的線下政務服務、便民服務機構均已掛牌并設置辦事窗口。深化“一網、一門、一窗、一次”改革,探索“告知承諾+容缺受理”模式,設置稅務、社保、公安、市監、不動產等涉及高頻事項的“綜合服務旗艦店”,提供專業專屬服務,政務服務更趨便捷。
四、聚力監管執法,法治保障“再升級”。印發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的若干措施,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宏觀指導、部門共治、社會監督、協同推進”工作機制,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深入實施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方案,出臺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辦法,嚴格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加強行政執法指導案例推廣,建立省、市(州)、縣(市、區、行委)、鄉(鎮、街道)四級執法主體執法人員備案登記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建立非強制性執法制度,運用說服教育、約談警示、風險提醒、自查輔導等方式,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探索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在全國率先實現在業企業和重點領域信用風險分類“全覆蓋”,企業發展創新的法治支撐更加堅固。
五、聚力示范引領,創新活力“再激發”。對標世界銀行新一輪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和國內最佳實踐,開展青海零碳產業園區營商環境試點,圍繞企業準入、獲得經營場所、公用服務連接等指標,在全省率先進行探索,力爭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園區經驗”。堅持守正創新,積極探索原創性、差異化、可復制的改革舉措,推出就業服務“零工驛站”、“甘霖工程”2.0升級版、納稅服務“柴達木稅務服務工作室”、用氣報裝“三省”模式、供水服務“1234服務品牌”、不動產登記與水電氣“一窗聯辦”、特色金融“種植e貸”“青行物流貸”、“青訴辦”服務品牌等28項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有力推動全省營商環境整體優化。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青海省將更加自覺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更堅定的信心、更務實的舉措、更細致的服務,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實施營商環境改進提升行動,推出青海營商環境改革4.0版,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讓青海成為重商親商的寶地、安商暖商的高地、富商興商的福地,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青海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 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