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為三江源澎湃——三江源國家公園蹲點采訪報道之六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這個春天,我們再一次將目光投向這片遼闊的土地,大山、大江、大河、大草原、大雪山、大濕地、大樂園……大美青海之意境和內涵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言的又何止是這廣闊的天地?在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進程中,有人鞠躬盡瘁,有人肩負重責,有人刻苦鉆研,有人甘守平凡……生命,在三江源頭澎湃。
保護生態的先行者
“迎接我們的是號稱‘生命禁區’的可可西里以及橫行在這片土地上的各種邪惡勢力,我們肩上承擔的是保護和利用全縣60%版圖的責任,需要我們具備的是吃苦耐勞、開拓創新、敢于奉獻的精神,有可能要我們的生命作抵償?!?/p>
這是杰?!に髂线_杰第一次走進可可西里時說的話。字字鏗鏘,擲地有聲。
從擔任西部工委書記至犧牲的540余天,他先后12次進入可可西里腹地進行勘察和巡查。有354天在可可西里度過,行程超過6萬公里。不僅對可可西里的自然資源進行了全面詳細的考察,還搜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文字和圖片資料。
杰桑·索南達杰所做的不僅如此。
先后查獲非法持槍盜獵團伙8個,收繳各類槍支25支、子彈萬余發、各種車輛12臺、藏羚羊皮1416張、沙狐皮200余張,沒收非法采金費4萬元,為遏制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保護可可西里生態環境、喚醒人們對這片土地的關注做出了突出貢獻。
與杰?!に髂线_杰同樣具有堅守精神與鐵一般意志的,還有一個人。
24年前的那個5月,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府收到了一封《請求信》,寄信人主動請求辭去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的職務,重新組建西部工委。
這個人就是扎巴多杰。
1993年春節前夕,時任玉樹州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的扎巴多杰和姐夫索南達杰喝酒聊天。聽姐夫說起保護野生動物的決心,他的心中一陣欽佩。
后來,索南達杰犧牲了,扎巴多杰立志要完成他未盡的事業,保護藏羚羊以及可可西里的野生動物。到西部工委工作后,扎巴多杰組建反盜獵隊伍——“野牦牛隊”,直到離世一直致力于打擊偷獵活動。三年時間里,他帶領西部工委破獲62起盜獵案,抓獲240名盜獵分子,繳獲3180張藏羚羊皮。
先行人,披荊斬棘;后來者,不忘初心。
“接過父輩的槍,用畢生的精力、忠誠和信念,誓死守護和捍衛可可西里這片凈土?!?/p>
2006年,剛剛畢業的藏族小伙秋培扎西不顧母親的勸阻,回到了家鄉治多縣,成為了一名森林公安。他還有一個身份——索南達杰的外甥,他的父親就是扎巴多杰。
“可可西里就因為有這些人,大家又重新認識了生態這件事。既然它創造了價值,我就必須把這個價值延續下去?!比缃?,作為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扎西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為藏羚羊產仔保駕護航。
“在保護站的工作就是巡山。每次外出少則20多天,多則30多天?!币话銇碚f,秋培扎西和同事會在早上7點多出發。夏天很多時候,車子走不了幾公里就會陷進沼澤里。陷車、挖車、再陷、再挖……一天只能巡查20多公里。冬天被大雪圍困、斷了補給也是常事??柿?,鑿開冰面喝水;餓了,吃糌粑、罐頭,秋培扎西說,“我愿意用生命守護可可西里。”
守護江源的領頭雁
有些人,是我們身邊朝夕相處的家人、同事和朋友,和我們一樣,要面對成長的煩惱,也要解決瑣碎的家事。但一回到工作崗位上,他們便會在危難時挺身而出、在挑戰前迎難而上、在平凡中執著堅守,他們,彰顯著青?!吧鷳B人”的責任與擔當。
這是他們堅持的初心——
“來到了瑪多,就要為‘第二故鄉’的生態保護盡一份力?!弊鳛橐幻邳S河源頭工作了20年的老“生態人”,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生態保護站站長馬貴把自己最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腳下的這片熱土。
1999年畢業參加工作時,正值瑪多縣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導致的生態環境條件急劇惡化過程中,物種生存條件惡化,分布區域縮小,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20年來,憑借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充分認識,馬貴和同事一道攻堅克難,從強化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到開展“愛鳥周”活動、從做好野生動物棲息地監測到開展野生動物救助……隨著一項項工作的開展,當地草地生產能力及植被覆蓋度明顯提高,湖泊水域面積明顯擴大,濕地生態和濕地功能整合性明顯增強。4月10日,2018年度“斯巴魯生態保護獎”獲獎名單公布,馬貴因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生態保護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獲此殊榮。
這是他們堅守的忠誠——
“能為三江源的生態保護工作,覺得人生有意義。”
作為一名掛職干部,今年34歲的文強看起來沒有半分“外來人”的樣子,無論是曬得黝黑的皮膚,還是對雜多縣各地的熟悉程度,除了不懂藏語,他完全是“本地人”的模樣。
2014年,在計算機領域工作6年后的文強轉行成為了一名森林公安。陌生的行業并沒有影響這個年輕人的熱情,反而讓他開始關注三江源地區的山山水水。玉樹、果洛……一年360多天,他和同事們至少有300天在巡護的路上,地理環境如何,大概有哪些物種……久而久之,這些原本從未去過的地方他都一門兒清。2018年10月,他到雜多縣森林公安局掛職,從“前往一線”到“駐扎一線”,他覺得這種經歷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這是他們踐行的使命——
“保護生態環境,是我的職責所在?!?/p>
治多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副局長仁增多杰是從黑帳篷里走出來的干部。對于生態保護,他有著獨特的感情。
“1998年畢業時,我在扎河鄉寄宿制小學任教。期間,我加入了縣上的環境保護促進會,在縣中學參加了一次培訓,到現在都印象深刻?!?008年,仁增多杰調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索加保護站工作。說是保護站,其實除了他自己外,只有一名鄉上派來的保管員。
“是站長,也是站員,天天琢磨著這份工作怎么干。沒想到這一干,就和生態保護結下了不解之緣。如果說這么多年自己有什么收獲,我想,最值得高興的,就是家鄉的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p>
保護生態的主力軍
生態管護員是三江源地區生態管護的主力軍。以日月星辰為伴,以風霜雨雪與鄰,無數個春夏秋冬,是他們,在生態保護中筑起一個個堅強的堡壘。
——當一名生態管護員,要盡責。
2000年,27歲的文校成了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約改鎮崗當村的一名護林員。那時,圍著家里的牛羊團團轉的文校對于生態保護還沒什么深刻的認識。十幾年下來,他的身份從一名護林員變成了一名生態管護員,而這份他曾經并不了解的工作已然成為他愿意為之奮斗終生的事業。
“出去巡護,以前是騎馬,后來騎摩托車,現在條件好一些了,能夠開車出去。一趟下來,開銷很大,但是不管工資高不高,保護生態、保護草原是自己的職責,一定要把自己的職責盡好?!痹谖男Q壑校@份事業無關報酬。幾年前,為了方便巡護,文校拿出3萬元多元的積蓄,又從家人、親戚處周轉了3萬元,從江蘇買回了一艘汽艇,雖然很多人不理解,但他卻堅持己見。
“十幾年巡護下來,我知道哪里是我們工作的短板。買了汽艇后,再也沒有在江邊發現盜獵分子?!?/p>
——當一名生態管護員,要盡心。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扎青鄉地青村,今年49歲的生態管護員公巴白瑪是村民口中救助野生動物的“老好人”。
作為生態管護小組的小組長,從2016年正式“上任”到現在三年多來,公巴白瑪多次翻越雪山、趟過冰河,將受傷的巖羊安全背回家;從家里出發,到幾十公里外的雪山深處給雪災中的野生動物送去飼草料;他用身體溫暖受傷的藏原羚,把孩子的臥室當做野生動物的家……
“我是國家公園的管護員,我有責任管護好公園里的每一個生靈?!惫桶赚斦f。
——當一名生態管護員,要盡力。
2017年“斯巴魯生態保護獎”的獲獎名單中,有一個特別的人——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的卓瑪加。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首個獲得“斯巴魯生態保護獎”的生態管護員,提起這份榮譽,卓瑪加有些羞澀。
深綠色的管護服,胳膊上佩戴著紅袖標,懷揣一本巡護日志,不同于其他隊員,每次巡山卓瑪加都背著一部照相機。
“我是曲麻萊縣曲麻河鄉多秀村的牧民,從小就生活在這片草原上?!比磭夜珗@成立后,卓瑪加和村里的許多牧民一樣,放下牧鞭,加成了村里最早放下牧鞭的專職生態管護員。
其實,對于生活在家鄉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卓瑪加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感情。“我8歲起就跟著父親一起去放牧,可我經常因為觀察野生動植物而把牛羊丟在草場,沒少挨罵?!?/p>
從那時起,卓瑪加就經常想象自己能夠有機會和這些動物待在一起,沒想到這一天真的來了。提起這份在外人看來十分辛苦、工資不高的生態管護員工作時,卓瑪加卻滿是自豪:“我是土生土長的牧民,保護好家鄉的草原和草原上的野生動植物是我的責任,也是我最大的夢想?!?/p>
巡護中除了辛苦,還有難以想象的艱險。2016年,在一次巡護過程中,卓瑪加不幸陷入沼澤。由于手機沒有信號,無法尋求幫助,他拼盡全力一點一點地爬出沼澤,第二天早上才精疲力盡地回到家。
“工作雖苦,但職責重要,意義更大?!闭缱楷敿铀f的那樣,在生態保護的道路上,他們闊步向前,從未止步。
平凡中見不凡,普通中見崇高。生態管護員,既是時代的呼喚,又是時代的驕傲,這些默默耕耘的“生態人”,在讓更多人看到他們對生態事業的堅守與付出的同時,也喚起了全社會關注、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
在高原大地,無數普通人正作著新的選擇:26歲的加生畢業后選擇當一名森林公安,保護家鄉的一草一木;治多縣民族中學的教師更求然丁把索南達杰的故事講述給每一名學生,讓英雄的精神代代傳承;來自索加鄉的多杰扎西在日記本上寫道:要像保護朋友一樣保護野生動物……這些普通人懷抱著一腔赤誠,創造著三江源頭更加的美好明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跋癖Wo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不負使命,便是時代的英雄。(咸文靜 林玟均 羅連軍)
記者感言
奮斗人生幸福滿滿
從瑪多到雜多,從治多到曲麻萊,再到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索南達杰保護站,一路走來,我們采訪了不少人。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分工不同……雖然有著諸多不同,但這些人對于自己的這份職業,卻如生命般珍視。對于他們而言,這份工作不僅僅是一份事業,更是自己幸福感的來源。
采訪卓瑪加,是在一處草原上。此時的他,正打算和兩名隊員一起外出巡護。天很冷,風很大,這個樸實的藏族小伙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臉上始終掛著一抹笑容。他隨身攜帶著三樣東西,相機、巡護日志和一摞相冊,相冊里的照片都是他拍到的野生動物。
說起巡護這份在我們看來既辛苦又危險的工作,卓瑪加沒有一絲一毫抱怨,反而充滿著感激?!霸瓉砦也粫v漢語,不會寫漢字,根本沒有辦法像現在這樣跟你們交流,更別提拍照了。是這份工作,讓我變得更好?!?/p>
生態管護員這份職業,讓曾經靠放牧為生的卓瑪加“換了個活法”,巡護、拍照、寫日記,他干得風生水起,11歲的兒子成了他的漢語老師。也正因如此,3年多來,他遇到過無數艱難險阻,但卻從未退縮。背后支撐他的無數力量中,就有這份職業帶給他的幸福感。
這份幸福感,對于生態管護員索索來說,來自于旁人對他身份的肯定和尊重;這份幸福感,在馬貴眼中,是通過不懈的努力,打破“瑪多不長草”的傳聞;這份幸福感,在公巴白瑪心中,是帶著牽掛與不舍,將救助回來的動物放回自然;這份幸福感,是三江源頭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綠色發展、社會和諧,帶給每一個“生態人”的自豪與驕傲。
克勞狄說:“自然界給了每一個人幸福的機會,人們都知道,卻不知如何得到他”。采訪中,許許多多平凡人的職業幸福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只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真善美的眼睛,有一顆向往幸福、奮斗人生的真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對待事業,便會對生活、家人、朋友、同事心存感激,對生命中迎來的每一次幸福心存感激,工作就會有更多向上的動力,生活就會有更多的意義和快樂。(咸文靜)
“我是國家公園的管護員,我有責任管護好公園里的每一個生靈?!惫桶赚斦f。
——當一名生態管護員,要盡力。
2017年“斯巴魯生態保護獎”的獲獎名單中,有一個特別的人——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的卓瑪加。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首個獲得“斯巴魯生態保護獎”的生態管護員,提起這份榮譽,卓瑪加有些羞澀。
深綠色的管護服,胳膊上佩戴著紅袖標,懷揣一本巡護日志,不同于其他隊員,每次巡山卓瑪加都背著一部照相機。
“我是曲麻萊縣曲麻河鄉多秀村的牧民,從小就生活在這片草原上?!比磭夜珗@成立后,卓瑪加和村里的許多牧民一樣,放下牧鞭,加成了村里最早放下牧鞭的專職生態管護員。
其實,對于生活在家鄉草原上的野生動物,卓瑪加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感情?!拔?歲起就跟著父親一起去放牧,可我經常因為觀察野生動植物而把牛羊丟在草場,沒少挨罵。”
從那時起,卓瑪加就經常想象自己能夠有機會和這些動物待在一起,沒想到這一天真的來了。提起這份在外人看來十分辛苦、工資不高的生態管護員工作時,卓瑪加卻滿是自豪:“我是土生土長的牧民,保護好家鄉的草原和草原上的野生動植物是我的責任,也是我最大的夢想。”
巡護中除了辛苦,還有難以想象的艱險。2016年,在一次巡護過程中,卓瑪加不幸陷入沼澤。由于手機沒有信號,無法尋求幫助,他拼盡全力一點一點地爬出沼澤,第二天早上才精疲力盡地回到家。
“工作雖苦,但職責重要,意義更大?!闭缱楷敿铀f的那樣,在生態保護的道路上,他們闊步向前,從未止步。
平凡中見不凡,普通中見崇高。生態管護員,既是時代的呼喚,又是時代的驕傲,這些默默耕耘的“生態人”,在讓更多人看到他們對生態事業的堅守與付出的同時,也喚起了全社會關注、保護生態環境的熱情。
在高原大地,無數普通人正作著新的選擇:26歲的加生畢業后選擇當一名森林公安,保護家鄉的一草一木;治多縣民族中學的教師更求然丁把索南達杰的故事講述給每一名學生,讓英雄的精神代代傳承;來自索加鄉的多杰扎西在日記本上寫道:要像保護朋友一樣保護野生動物……這些普通人懷抱著一腔赤誠,創造著三江源頭更加的美好明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不負使命,便是時代的英雄。(咸文靜 林玟均 羅連軍)
記者感言
奮斗人生幸福滿滿
從瑪多到雜多,從治多到曲麻萊,再到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索南達杰保護站,一路走來,我們采訪了不少人。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分工不同……雖然有著諸多不同,但這些人對于自己的這份職業,卻如生命般珍視。對于他們而言,這份工作不僅僅是一份事業,更是自己幸福感的來源。
采訪卓瑪加,是在一處草原上。此時的他,正打算和兩名隊員一起外出巡護。天很冷,風很大,這個樸實的藏族小伙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臉上始終掛著一抹笑容。他隨身攜帶著三樣東西,相機、巡護日志和一摞相冊,相冊里的照片都是他拍到的野生動物。
說起巡護這份在我們看來既辛苦又危險的工作,卓瑪加沒有一絲一毫抱怨,反而充滿著感激。“原來我不會講漢語,不會寫漢字,根本沒有辦法像現在這樣跟你們交流,更別提拍照了。是這份工作,讓我變得更好?!?/p>
生態管護員這份職業,讓曾經靠放牧為生的卓瑪加“換了個活法”,巡護、拍照、寫日記,他干得風生水起,11歲的兒子成了他的漢語老師。也正因如此,3年多來,他遇到過無數艱難險阻,但卻從未退縮。背后支撐他的無數力量中,就有這份職業帶給他的幸福感。
這份幸福感,對于生態管護員索索來說,來自于旁人對他身份的肯定和尊重;這份幸福感,在馬貴眼中,是通過不懈的努力,打破“瑪多不長草”的傳聞;這份幸福感,在公巴白瑪心中,是帶著牽掛與不舍,將救助回來的動物放回自然;這份幸福感,是三江源頭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綠色發展、社會和諧,帶給每一個“生態人”的自豪與驕傲。
克勞狄說:“自然界給了每一個人幸福的機會,人們都知道,卻不知如何得到他”。采訪中,許許多多平凡人的職業幸福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只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真善美的眼睛,有一顆向往幸福、奮斗人生的真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對待事業,便會對生活、家人、朋友、同事心存感激,對生命中迎來的每一次幸福心存感激,工作就會有更多向上的動力,生活就會有更多的意義和快樂。(咸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