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哪娣e和沙化面積“雙縮減”柴達木盆地、三江源地區沙化土地面積總體減少
來源: 西海都市報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記者從省林業和草原部門了解到,據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我省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5.1萬公頃,沙化土地面積減少5.7萬公頃,全省荒漠化面積和沙化面積呈現出“雙縮減”態勢,其中,柴達木盆地、三江源地區沙化土地面積總體減少,沙化程度降低,共和盆地、環青海湖地區沙化程度持續逆轉,總體上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十三五”以來,我省加大防治力度,沙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初步建成沙區綠色生態屏障,結束了沙化危害擴展加劇的歷史。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治理任務30.11萬公頃。在重點治理的基礎上鞏固都蘭、貴南等5個國家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成效,完成營造防沙治沙林0.23萬公頃,并又將貴南、共和和海晏三縣納入三北工程精準治沙重點縣。新增貴南縣魯倉、冷湖行委、瑪沁縣昌麻河、烏蘭縣灶火4個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完成貴南縣魯倉和冷湖行委兩個封禁保護區年度建設任務。目前,我省批復國家沙漠公園已達12個,各地正在加快推進國家沙漠公園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構建以“東部沙棘、西部枸杞、河湟雜果、南部藏茶”的林業產業布局,在柴達木和共和盆地大力發展枸杞生態經濟林,全省枸杞種植面積達到46666.67公頃,年產量達6.5萬噸。枸杞產業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帶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主導產業,有力促進了防沙治沙進程,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數據顯示,在柴達木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十多年的嚴格保護和人工促進自然恢復,主要保護對象——梭梭林蓋度呈逐年增加的趨勢,2011年、2015年兩年度的科考結果顯示,梭梭林群落植被蓋度由9.95%增加到15%,平均以年0.2%的速度遞增,部分地區梭梭林群落蓋度達到30%以上,其中,德令哈分區達到30%以上蓋度的梭梭林面積達64000公頃,較2004年占20%增加了17個百分點。據紅外相機監測的結果顯示,區內鵝喉羚等野生動物活動頻次明顯增加,多年消失蹤跡的棕熊也現身保護區。(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