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中華水塔”行動高端研討會在京順利舉行
為進一步凝聚智慧、啟迪思想,從專家專業視角為保護中華水塔獻言獻策,提升青海省保護中華水塔的水平,7月13日,由我委和中咨公司聯合舉辦的青海省保護中華水塔行動高端研討會在北京順利召開。會議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咨公司王安總經理主持,省政府張黃元秘書長出席了會議并就我省保護中華水塔設想做了簡要介紹,我委史瑞明副主任及政研室、農牧處、生態處和咨詢中心有關人員共同參會。會議邀請了4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以及國家發改委農經司、中科院地理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國家氣象局、國家林草局林規院、北京林業大學等部門的9位知名專家到會研討。
與會院士專家一致認為,中華水塔維系著三大江河流域的涓涓細流,開展保護中華水塔意義重大,時不我待。青海省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大要求,主動作為、敢于擔當,對保護中華水塔行動采取了積極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肯定。
院士們結合自身領域和在三江源的實踐,從宏觀角度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劉昌明院士指出,黃河水量的50%都來自水塔,當前黃河缺水問題嚴重,應當把加強黃河源頭治理作為保證中華水塔細水長流、源遠流長的重要舉措之一。王浩院士指出,保護中華水塔要在科學認識北方持續性趨勢性的干旱,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水汽含量少,全球性氣候變化等科學問題事實的基礎上,完整、準確、全局、長遠、精準的理解習總書記的指示;按照小建設、大保護的思路,保護好天然草場、涵養好水源,統籌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張守攻院士指出,解決中華水塔的問題要系統綜合考慮,有機結合周邊更大區域的社會、自然生態體系,保持生態系統的連貫性;在特定的區域內,以增加水源涵蓄量和緩釋徑流為目標,有針對性地安排工程和行動。同時,要考慮建立與國家、政府的聯動機制,完善立法體系。王安院士指出,要建立健全監控體系,科學合理設定指標體系,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范圍內,統籌布局生態畜牧業、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發展,以促進更好地保護,細化近期和遠期的具體工作。
其他9位專家也從各自專業角度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建議,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強化基礎研究。加強三江源水循環系統的研究,客觀分析水源構成;建議設立重大科學問題專項研究項目,建立國家級的實驗基地或試驗站點;將保護好中華水塔涉及到的重大問題納入到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的行動中,開展自然本底的調查。二是聚焦重點內容。要把中華水塔的內涵、功能、運行機理、事權等問題搞清楚,關鍵是要破“功能”之題,建議從水資源涵養、保育生態、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等五個維度和路徑來推進重大項目。同時,要突出解決人的命脈的核心問題。三是建立保護聯盟。中華水塔影響整個全球生態系統,可以建立區域性的生態保護聯盟,按照核心區、影響區、關聯區實現全面系統合力保護。四是做好與現有工作的銜接。保護中華水塔工作要做好與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二期工程、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等的銜接工作。五是統籌布局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按照空間分異、分區施策、多區協同的思路,統籌安排不同區域的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對于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理念合理布設。
此次高端研討會的順利舉行,進一步為我們開拓了思路,聚焦了問題,指明了主攻方向,厘清了重點內容。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吸收專家的意見、建議,加快工作進度,細化實化具體內容,充實完善研究報告,爭取在7月30日前如期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