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觀察:發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
來源: 青海日報
舒緩的黃河離開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從林立的險峰群中穿過,在夏瓊山下開闊的土地上留戀地回頭,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坎布拉鎮靜靜依偎在黃河母親溫暖的臂彎中。依托坎布拉景區,鎮子西部的濱河區將成為全鎮最熱鬧的休閑娛樂地,丹霞路、紫云路沿街,將變成游客聚集用餐、購買特色工藝品的商業步行街。除此之外,體育公園、沿黃河自行車道、民俗歌舞表演廣場、景區旅游棧道、康養基地、水上樂園、徒步和自駕營地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將在近期開工建設。
鄉村旅游發展能起到農村增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繁榮的作用,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鄉村旅游扶貧是產業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旅游資源稟賦較好的貧困地區,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將旅游業打造成地區性的支柱產業是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能夠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促進農業發展提質增效,而且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與生活面貌,對于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我省城鎮化發展規??焖贁U張,體系布局逐步成型,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居民生活幸福安康,對外聯系愈發緊密,城鎮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越來越強、越來越美、越來越有活力、越來越大氣??v向看,我省城鎮化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在青藏高原取得了開創性、歷史性的成就。但橫向比,與先進發達地區比,仍然存在結構不優、水平不高、能級不強、特色不彰等差距。
創新發展模式,把握文化內涵和鄉村特色,加強規劃設計和品牌打造,避免同質化。推進農村集體土地利用改革試點,強化土地要素保障。有效利用鄉村旅游歷史文脈資源,探尋鄉村民風民俗、村約村規的發展沿革,對鄉土民俗風情和民族生活習慣進行深度加工和創新設計,深層次挖掘其特色內涵,多方位演繹其表現形式,開發出具有濃郁鄉土氛圍的鄉村旅游精品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鄉土旅游文化。
加強人才培育,做好服務保障,充分激發各地發展鄉村旅游的內生動力。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人才,重視培育鄉村本土人才,針對本土農民的意愿開展知識技能培訓,讓那些有意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本土人才掌握充分的理論技能。注重吸引外來人才,出臺優惠政策,吸引高校畢業生積極參加“西部計劃志愿者”、“大學生村官”等項目,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發展。
深化產業融合,按照發展全域全季旅游的要求,推動康養結合與產業發展壯大。結合自身的自然條件和文化特征,對區位、資源、產業、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等進行綜合評估,因地制宜地編制鄉村旅游產品開發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結合當地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特色進行文化創意設計,凸顯鄉土氣息,提供差異化的旅游產品和旅游服務,體現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推動旅游融入農業現代化發展,積極探索“農業+旅游”的附加功能,拓展“農文旅”的融合發展之路,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注重引導扶持,完善政策體系,擴大資金來源,助推實現鄉村旅游產業興旺。健全與完善鄉村旅游行業標準,開展星級鄉村旅游區的評定工作,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加強規劃管理和實施監督,保護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制定鄉村旅游相關管理辦法或條例,對鄉村旅游的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安全與衛生等方面進行全面規范。
大美青海,鄉村正興;初心不忘,未來可期。我省地處三江之源,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多彩。以發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要更加注重保護、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鄉村民俗、鄉村非物質遺產,以更加豐富的鄉村旅游產品和業態,讓人們體驗鄉村文化,讓鄉村文化在鄉村旅游中發揚光大,綻放鄉村文化特有的迷人光彩。(雷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