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觀察: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
來源: 青海日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說得好!”
“祝賀貴德!”
“天下黃河貴德清,貴德人民歡迎您!”
……
11月16日,在湖北十堰召開的中國生態文明論壇上,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被國家生態環境部正式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消息傳開,貴德人的朋友圈迅速被類似的信息刷屏。
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對于貴德來說,不僅意味著新添了一張國家級的新名片,更意味著這座高原縣城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一直以來,貴德縣秉持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一手抓生態文明建設,一手抓綠色產業發展,把綠色生態的理念貫徹到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
可以說,持續的堅守和努力已初見成效。一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空間格局不斷優化的貴德正向我們走來……
從制度到實踐,環保理念層層深入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
細細梳理推進的脈絡,不難發現,在貴德,縣委、縣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2012年,全面啟動生態文明創建工作;
2015年,編制了《青海省貴德生態縣建設規劃(2015-2020年)》;
2017年,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鎮、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國家園林城鎮、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
2018年,編制了《貴德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工作實施方案》;
2019年,修訂《青海省貴德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2019-2025)》,并對照國家的37項指標,收集、核對、更新及完善各項指標印證資料190余份,全面查找創建短板,全力推動問題整改。
為了把藍圖變為現實,貴德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總指揮,22名縣級領導任副總指揮,52個重點職能部門和7個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五城同創”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專題推進會等,專題研究,重點部署。
工作有人安排,任務有人落實,問題有人解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貴德縣委、縣政府不僅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環境保護工作,落實縣政府每年向本級人大報告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全面分解落實生態縣建設目標任務,還將生態創建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納入責任單位的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政協監督、鄉鎮部門協作、全縣人民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
按照“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焙汀爸鲃臃?、提前介入、源頭參與、全程監督”的要求,工作中,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從源頭預防、控制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行為。大力開展政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學校、進企業等為主的“十進”活動,將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延伸到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建筑等各個領域,落實到機關、學校、社區、家庭等各個方面,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環保理念不斷深入人心。
從理念到成效,綠色發展顏值更高
“你看看,現在養??筛郧安灰粯恿??!弊哌M位于貴德縣新街回族鄉麻吾村的貴德麻吾惠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在牛棚“巡查”的合作社負責人馬貴虎笑著賣起了關子。跟隨他的腳步,記者看到不僅偌大的牛棚十分干凈,畜棚里的味道也不刺鼻。
談起養殖,馬貴虎可是專家。他說,為了環保發展兩不誤,他對合作社的7個畜棚進行了升級改造,不僅搭建了雨棚,還建起了專業的堆糞場。所以不僅畜棚變得干凈,養殖場氣味也比以前小得多。
馬貴虎合作社的升級是貴德縣農牧業標準化發展的一個縮影。通過實施生態農牧業工程,貴德全面實行舍飼禁牧,大力推廣節水灌溉,加快實施土地流轉,扶持發展特色種植、高效養殖、林下經濟、飼草產業。數據顯示,目前,全縣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總數分別達到341家和161家,省級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總數達到54家。
變化不僅僅發生在農牧業。
實施生態工業工程。深入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和節能減排要求,抓住關鍵環節,切實加快傳統企業改造步伐,全縣低耗能、環保型工業企業達到64家。
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堅持生態保護紅線,不折不扣打好“八場標志性戰役”,有序實施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公益林保護等修復項目。鞏固完善“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持續清理整治生態管控范圍內的“四亂”問題,確保河清岸綠。
實施生態城市工程。堅持“綠色、科技、人文、統籌”的發展理念,積極推行縣城“精細化”管理,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導、居民自治、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管理模式。累計新建和改造道路24.2公里,亮化道路22公里,新增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6%,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29平方米。
河西鎮加莫臺村是一個背靠荒山的小村子。今年春天,一場大規模的荒山綠化行動在這里展開。全村500多位村民齊心協力,為荒山荒坡披上了200公頃的綠裝。
“這是我們縣上實施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不僅我們村,鎮上一共有9個村參與其中?!贝逯Р繒涶R國元告訴記者,為了“打好這場硬仗”,村民們從去年冬天就開始準備。
“效果當然是明顯的。山坡上的魚鱗坑有效攔截了山洪,草長得都比以前好,等到過兩年樹長起來,就是村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從保護到修復,著力補齊生態短板
“縣生態環境局嗎?我們廠隧道窯煙氣的脫硫塔發生故礙,導致大量煙氣外排,造成周邊環境污染,廠部發生火災!”
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成立應急指揮部,搶救救援組、應急監測組、事故調查組等立即趕赴事發現場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10月18日,一場有80多人參與的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演練在貴德縣南門建材料廠開展。整個演練過程分工明確,組織嚴密、響應迅速、行動有序、處置規范,貼近實戰。
“通過演練,提高了我們的業務技術水平,檢驗了大家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對突發環境污染應急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被貞浧甬敃r的場景,縣環境監察大隊隊長南見昂德有些激動。
加強環境應急隊伍建設是貴德縣執法隊伍不斷加強、執法機制不斷完善的表現之一。
據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馬玉斌介紹,為加強生態環境執法力量,貴德縣抽調相關單位的8名骨干力量建立縣生態環境保護巡查管理工作組辦公室,并將其生態環境巡查職能交付生態環境局,有效補齊了生態環境監察執法隊伍偏弱的短板。
“同時,為做好污染源監管治理,我們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實現河湖管理全覆蓋。落實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論證制度,完善取水許可登記制度,用水總量始終控制在0.93億立方米以內。通過工地封閉圍擋、易揚塵物料堆放覆蓋、出入車輛沖洗等‘6個100%’防塵措施,因施工造成的揚塵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笨h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景文說。
通過節能減排行動,轄區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污染源排放達標率為100%,斷面水質監測分析,水溫、化學需氧量等20項指標均符合Ⅱ類標準;
通過生態治理恢復工作,切實查處了一批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違法企業,確保黃河流域一江清水向東流;
通過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2018年完成人工造林1600公頃,封山育林2866.67公頃,森林培育2266.67公頃,義務植樹70余萬株。
“說起我們加莫臺村,當地有句土話叫拉羊皮不粘草。山坡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以前山上真沒幾根草??勺罱鼛啄?,樹多了,草綠了,村上的環境越來越好,老百姓的環保意識也提高了。這不,今年還實施了高原美麗鄉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大變化!”采訪中,加莫臺村委會主任蘭確才郎笑著與記者分享起村上的變化。
行走在貴德大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景象如畫卷徐徐鋪展。目前,全縣已累計投資8億元,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58個;投資5169萬元,實施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73個村,極大改善了農牧區人居環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進北控城市服務(貴德)有限公司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年服務費1597.2萬元,城鄉環境更加生態宜居。
回望來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生動畫卷已經在貴德大地徐徐展開,11萬貴德兒女正以實際行動做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實踐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