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別報道】堅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實錄
來源: 青海日報
1月16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首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會邀請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省扶貧開發局、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政府、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扎巴鎮本康溝村支部8家單位,圍繞“堅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主題作新聞發布,直擊熱點難點,回應社會關切。發布內容點面結合、上下聯通,內容十分豐富和充實,充分展現了青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五個示范省”建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生動實踐成果,這些實踐成果是“奮進的青海、生機勃勃的青海”的鮮活素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侯鵬寧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也是青海改革聚力攻堅的一年。全省改革呈現出夯基壘臺、積厚成勢、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各領域改革的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190項改革任務有序落地、取得明顯成效。
經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發展動力活力不斷激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提速升級、農牧區綜合改革穩步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扎實推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教育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綜合醫改持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健全。文化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進一步釋放,文化管理體制逐步健全、輿論引導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文化市場體系日益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速推進,生態安全屏障更加堅實穩固,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率先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有序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成效顯著。政治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協調推進,人民當家做主的制度體系日趨健全,民主政治建設持續完善、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全面貫徹、黨政機構改革全面完成、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持續深化、群團改革加快推進。
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更加健全
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 李曉南
建設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行動,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鞏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成果的重要內容。
我們在完成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同時,在全國率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系,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在整合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創新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建立自然保護地資金保障機制、自然保護地科學有效管理、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上做出示范,為全國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積累“青海經驗”、貢獻“青海智慧”、提供“青海方案”。2019年以來,我們完善政策體系、健全體制機制、強化規劃引領、搭建合作平臺,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2019年底召開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會議上,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順利通過了綜合評估,在全國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分列第一、第二,為正式設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0年,我們將著力完善管理體制、優化保護地體系、健全規劃體系、加強生態保護、夯實管護基礎、推動綠色發展、加強科技支撐、強化交流合作。
攻堅克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省扶貧開發局副局長 馬正軍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奮力拼搏,攻堅克難,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全面完成了剩余170個貧困村退出、7.7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17個計劃退出貧困縣有望順利實現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年來,脫貧攻堅取得多方面成效:組織領導更加有力、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全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全面補齊脫貧攻堅短板、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同步推進鞏固脫貧成果、社會扶貧持續加力、持續激發內生動力、大力夯實基層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重點在組織開展脫貧成效普查;持續抓好脫貧成果鞏固,嚴防摘帽后松勁懈怠;探索建立精準防貧、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加大牦牛、藏羊、青稞等特色產業扶持力度,提升帶動效益;深入推進消費扶貧,擴大產品銷售渠道;持續凝聚攻堅合力,強化作風保障,鞏固精神脫貧成果;全面做好脫貧攻堅總結宣傳等方面,堅持不懈,盡銳出戰,乘勢而上,不折不扣完成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任務,確保脫貧攻堅如期全面收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支撐。
全力以赴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司文軒
2019年,我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最重要的實踐途徑,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決扛起保護生態環境、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責任,圍繞“藍天、碧水、凈土”目標,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場標志性戰役,高標準嚴要求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努力解決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標本兼治,各市州和省直相關部門持續強化“抑塵、減煤、控車、治企”各項治理措施落實。結合“碧水保衛戰”部署,打好城市黑臭水體和飲用水源地保護攻堅戰。結合凈土保衛戰,打好農村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戰。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打好鄉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繼續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打好三江源頭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啟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示范省建設,加快實施三江源二期、祁連山等重大生態工程,提升生態保護建設成效。結合“綠盾”行動,打好自然保護區專項檢查整改戰。打好廢棄礦山環境治理戰,編制青海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統籌推進全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聚焦穩定就業筑牢民生之基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毛江明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省經濟運行平穩,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為“穩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落實政策增就業,提升技能促就業,降低費率惠就業,援企穩崗穩就業,選樹品牌轉就業,突出重點保就業,公共服務提就業,脫貧攻堅扶就業,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年,我省城鎮新增就業6.3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13萬人次,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補貼性培訓10.25萬人次,高校畢業生就業率89.2%,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3%的較低水平,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就業成為我省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的有力支撐和突出亮點,主要體現在“增、促、惠、穩、轉、保、提、扶”八個字。
按照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的“持續做好‘六穩’工作”“促進就業增收”部署,2020年,我們將“穩”字當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推進穩就業攻堅行動,突出做好重點群體就業,穩住城鎮新增就業和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指標,確保就業局勢持續穩定。我們將在健全政策穩定就業、穩企穩崗穩就業、力促職業技能提升、強化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等方面發力。
高質量發展搶占新能源制造高地
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謝小平
2016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囑咐黃河水電公司干部員工:“青海有充足的太陽能光照資源、豐富的荒漠化土地資源,你們有產業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資金優勢,一定要將光伏產業做好!”
黃河水電公司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自覺把高質量發展光伏產業作為忠誠實踐“四個革命、一個合作”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作為忠誠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現實、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作為忠誠踐行青海省“一優兩高”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如今,“黃河光伏”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張閃亮名片,贏得了“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青海,青海光伏看黃河”的美譽。
今天,黃河水電公司推介的主題是高質量發展,搶占新能源制造高地。清潔能源占比達到93%,掌握一批世界領先核心技術,建成世界一流創新研發平臺,打造全國唯一光伏全產業鏈,守護青海的綠水青山。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蔽覀儗⑹冀K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重托,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斗姿態,朝著世界一流的目標昂首闊步,一往無前!
矢志不渝脫貧攻堅砥礪奮進改善民生
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金官布
玉樹市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和解決貧困群眾實際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扎實推進“十個一批”專項扶貧,讓貧困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全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因地制宜興產業,產業鋪就貧困戶脫貧之路;堅持就業驅動,保障貧困戶穩定脫貧。
玉樹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全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持續加大民生投資,民生保障改善水平持續提升。過去的一年中,玉樹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把綠色和可持續作為發展底色,全力在民生領域補短板、兜底線、出實招,發展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顯著提升。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政策的實施,人民群眾在脫貧、教育、就業、收入、基本保障、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情況均得到了明顯改善,生活福利與幸福指數不斷攀升。隨著我市脫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提升,我們一定能與全國、全省同步邁向全面小康社會。
脫貧攻堅成效好帶領村民奔小康
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扎巴鎮本康溝村駐村第一書記 多杰冉丹
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扎巴鎮本康溝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實現了由年度脫貧退出向建立長效機制轉變,由被動脫貧向扶志扶智轉變,脫貧攻堅工作呈現出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開花的工作局面,脫貧成效顯著,結果扎實。全村2018年底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從30.4%下降至零。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9年以來,本康溝村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黨建品牌”引領脫貧攻堅,以“扶貧車間”助推產業發展,以“鄉村旅游”拓寬增收渠道。本康溝村鄉村振興的實施,是政府引導與社會幫扶相結合,是外部支持與自身努力相結合的新型產業格局的具體表現,是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加速當地優勢產業優先吸收貧困勞動力,做到精準扶貧政策落地和相關產業發展優勢互補,實現了因地制宜的精準扶貧及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下一步,我們要將本康溝村旅游扶貧項目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此來帶動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經濟水平,達到共同奔小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