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河流清澈 讓清水東流——我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綜述
青海日報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態之基。水利不僅是實現糧食穩產的必要和先決條件,也是支撐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青海作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境內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518條,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個。由于分布廣泛,大部分河流位于三江源保護區,多為無人區,完全處于自然狀態。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只有全面推行河長制,才能加強河湖管理保護、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構筑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全面推行的河長制,實行黨政領導負責制,既明晰了管理保護責任主體,又為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護監督考核制度,解決河湖治理保護,完善各流域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 高位推進 制度落地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 但是,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變革。對于青海,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更是一場涉及治河體制機制的重大實踐和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如何舉全省之力謀劃好、組織好、實施好這項“治河工程”,考驗著青海人的責任與擔當。 謀定疾行,以河長制為牽引實現“河長治”,制度保障尤為關鍵。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以來,我省高度重視,迅速部署,地方黨委、政府狠抓責任落實、推進政策落地。 今年年初,省委印發的《關于成立青海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明確了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省水利廳又印發了《青海省水利廳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督導檢查制度》、《青海省河長制信息報送制度》。 9月19日,我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印發《青海省河長會議制度(試行)》、《青海省河長制信息制度(試行)》、《青海省河長制工作督察辦法(試行)》、《青海省河長制工作考核辦法(試行)》、《青海省河長制工作驗收辦法(試行)》五項工作制度。 這五項工作制度的印發,對省級總河長會議、河長制聯席會議、河長專題會議、河長制辦公室會議,河長制信息通報、媒體曝光、信息共享,工作督察、考核、驗收等作出了明確規定,為科學規范實施河長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至此,我省在建立河長制六項工作制度的同時,將河長制工作制度擴展到八項。 目前,按照中央工作方案到位、組織體系和責任落實到位、相關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監督檢查和考核評估到位的“四個到位”要求,全省河長制工作總體進展順利、開局良好。 據省水利廳統計,全省8個市(州)、46個縣(市、區)和72%的鄉(鎮)已出臺本地區工作方案。其中西寧、海東、海南三市(州)所轄鄉鎮工作方案全部出臺;玉樹、果洛兩州鄉(鎮)級工作方案出臺率為55%;海西、海北、黃南三州鄉(鎮)級工作方案出臺率接近50%。同時,8個市(州)均印發了河湖名錄。 主動作為 協同推進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 我省河湖眾多,完成好各流域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六大任務,離不開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的立體管護。 自去年以來,我省在省級層面全面建立8項制度的基礎上,各市州狠抓責任落實、迅速推進政策落地。其中海東、海南兩州各出臺6項制度;海北藏族自治州出臺3項制度,果洛藏族自治州出臺2項制度。樂都、平安、互助、共和、興海5個縣(區)各出臺6項制度;湟源、化隆縣各出臺4項制度;門源回族自治縣出臺3項制度;西寧市城北區出臺1項制度。 目前,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已擔任省級總河長、副總河長,三位副省長分別擔任長江、黃河、瀾滄江、湟水、大通河、青海湖等“十二河三湖”省級責任河長。各市(州)、縣(市、區)、鄉(鎮)總河長、副總河長均由同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分級分段落實了河湖責任河長。 這一制度的生根、發芽、綻放,是我省探求復雜水問題解決方案的必然結果。 截至9月30日,全省4792名各級河長“走馬上任”,開始積極履行職責,開展河湖巡查、管護、調研等工作。其中,省級河長5名,市(州)級河長48名,縣(市、區)級河長249名,鄉(鎮、街道)級河長1253名,村級河長3237名。 據省河長制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省級及8個市(州)、46個縣(市、區)河長制工作方案已全部印發。47%的鄉(鎮、街道)出臺了工作方案。計劃10月底前,所有鄉(鎮、街道)工作方案全部出臺。 河流清澈 清水東流 如果說山是城市的脊梁,那么河流就是城市的靈魂。 流經西寧市區的湟水河及其支流北川河、南川河像三條天際飄來的哈達,在湟水谷地交匯相融。 清澈的河流、迷人的水景和多彩的濕地,賦予西寧市這座高原古城更多的靈動和活力,為當地人民平添了幾許水光瀲滟的水鄉神韻。 問河哪得清如許?為有“河長”治河來。 “現在,河長制實現了湟水河西寧段干流、支流的全覆蓋,一把手親自掛帥,避免了過去多頭管理的弊端,責任更加明確,形成了河道治理合力?!蔽鲗幨泻拥拦芾硭L蔣志剛說。 從原來的河水混濁、垃圾成堆,到如今的碧波清流入畫來。湟水河給西寧市民提供優美的生活環境和休閑場所的同時,還為市民提供了在城區親近水、欣賞水的條件。 在河長制工作推進中,西寧市全面完成了河長公示牌設立工作,共設置河長公示牌210塊,標明了河長姓名、職務、職責、管護目標、監督電話等內容,還標識了河長制微信公眾號二維碼,便于群眾監督。 如今,全省已上崗的各級河長認真履行職責,主動認河、巡河,及時解決河湖管護突出問題,已累計巡河28108人次,各市(州)級河長巡河58人次。 河長制工作的推進,使治水的效能得到擴展延伸。西寧市將大中型水庫、萬畝灌區、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重要濕地一并納入了河長制管理。海東市建立了市、縣(區)、鄉(鎮)、村4級河長加責任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的“4+1”河長體系。海西、玉樹州通過召開河長制工作會議,舉行河長授旗儀式,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等“一會一旗一書”的方式,逐級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 從反復治、集中治,到形成一河一策、每條河有人管有人治,河長制正在帶領青海走上治水管水常態化的道路。 河湖生態環境檢查通報制度、聯席會議制度、河長巡查報告制度、資金保障機制、“以獎代補”機制、考核獎懲機制,一系列制度和機制的創新,為實施河長制提供了規范和支撐。 江河奔騰,一路向前?!昂訒?、水凈、岸綠”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持之以恒、全面推行河長制,青海大地必將煥發新的磅礴活力。(羅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