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綠色獲得感不斷提升
青海日報訊 (記者 林玟均) 青海湖面積增大169.67平方千米,全省11個地級以上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達100%,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為94.7%……今年年初,兩條喜訊傳遍高原大地,這是青海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耙唤逅驏|流”,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最真實表現。
青海是三江之源,是阻止西部荒漠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是滋潤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庫”,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復制性。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經過全省各族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青海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面展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構建,群眾綠色獲得感不斷提升。
截至目前,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流域等重大生態工程已經顯現出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全省濕地面積達814萬公頃,居全國首位,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青海湖水位連年上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地位日益鞏固。生態敏感區、旅游景區、交通沿線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成效顯著,2016年全省主要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3.9%,西寧大氣環境質量提升至西北地區省會城市前列,湟水河水質呈持續改善態勢,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83.3%。同時,2016年全省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6%,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積極打造三江源國家公園等綠色品牌,生態文明建設譜寫了新篇章。
據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吳海昆介紹,下一步我省將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部署,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完善“一屏兩帶”生態安全格局,加強“五大生態板塊”重點區域生態建設,出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劃定并頒布生態保護紅線,加快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二期、祁連山保護建設、環青海湖綜合治理、湟水河流域南北山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進一步鞏固青海省生態地位。著力打造三江源國家公園品牌,使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成為綠色中國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