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綠色發展 共筑生態文明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青??疾鞎r重要講話精神
“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青??疾鞎r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提出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目標,不僅對青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明確部署,也為各地各部門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指明了行動方向,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實踐指導性。
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這種特殊屬性,決定了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是不可抗拒的發展規律。就此而言,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要堅持保護優先、生態優先,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實踐證明,在三江源地區限制或禁止開發,不是妨礙發展,恰恰是有利于發展。一些地區大力修復生態,實現從賣資源到“賣風景”的發展方式轉身,同樣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發展之道。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并不矛盾,要實現二者的雙贏,就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在這方面,我們有過深刻的教訓。當前,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徹底扭轉這種狀況,就必須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對各級干部來說,要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決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因小失大、寅吃卯糧、急功近利的老路。從提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到要求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應“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再到提出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要堅持保護優先、堅持自然恢復和人工恢復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工作部署,貫穿著一條鮮明的思想主線: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擔當起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責任。
綠色發展既是理念又是舉措,關鍵是真抓實干、落實到位,闖出一條發展新路子。擺脫“傻大黑粗”的高耗能、高污染困境,就要走發展循環經濟這條必由之路,加強產業流程、技術、工藝創新,才能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讓寶貴資源永續利用、造福人民。對青海這樣集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生態屏障區等于一身的地方來說,更要全方位打好“生態牌”、念好“生態經”。統籌推進生態工程、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美麗城鄉建設,加強環青海湖地區生態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三北防護林等建設,搞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好生態移民,通過改善生態推動脫貧攻堅,才能確?!耙唤逅驏|流”,讓綠水青山成為群眾致富圓夢的最大資源、最大靠山。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建設基于良好生態環境的健康中國,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讓我們行動起來,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共筑生態文明,奮力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