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日召開的青海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會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綜合研判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的重大載體,關系全局,意義重大。
今年以來,我省在工業領域率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停出清首批18戶僵尸企業、施行《關于實施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程的意見》、青海省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正式成立……看似并不相關的一個個新聞事件背后有著一個共同的背景,那就是我省全面啟動實施的具有青海特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13”工程。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蹄疾步穩,工作有力有序,但創新能力不強、生產方式粗放、市場主體偏少、供需結構錯配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四降一升”問題不同程度存在。
當前我省經濟必須面對和破除長期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其突出表現就是低端和無效供給過剩,高端和有效供給相對短缺。這些矛盾和問題,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主要方面在供給側。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通過改革的辦法,以供給側的提質增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上就是一項重大的創新實踐。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來源于創新基礎上的效率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大發動機”,無論是制度變革,還是結構優化,抑或是要素升級,其核心都是創新。創新解決的是經濟發展動力問題,這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靈魂所在。其核心要義是通過市場取向的綜合創新,促使政府管理更科學、市場更有效、企業更有活力,從而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促進行業出清和盈利狀況改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笆濉睍r期,我省推動發展再上新臺階,關鍵在于把創新貫穿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過程,在創新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
“惟其艱難,方知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上就是一項重大的創新實踐。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抓住關鍵,重點突破,明確責任,強力推進,統籌打好“持久戰”和“攻堅戰”,為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