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實實推進民族地區發展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日前,省委印發了《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的實施意見》。近日,記者就如何切實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扎扎實實推進民族地區發展,采訪了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吳海昆。
吳海昆說,青海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民族區域自治地方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98%。民族問題亙古以來是落實中央治藏方略、夯實治青理政根基的大事。自2013年3月以來,省委省政府作出并實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的戰略部署,有針對性地采取“十項措施”,注重標本兼治,著力解決問題,匯集起了推動“兩個共同”的強大正能量,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開辟了全省民族工作的新境界。在國家的特殊關懷和各方面的幫助支持下,我省不斷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全面完成了玉樹災后重建及后續工作,制定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出臺支持果洛加快發展等政策意見,啟動實施我省與川甘交界地區平安與振興工程,研究制定進一步推進我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實施意見,以及促進海西轉型發展的意見,規劃建設了一大批基礎設施、特色產業和社會事業發展等項目,有力推動民族地區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各族群眾得到實惠最多、人口素質提升最快的時期。當前,全省民族地區社會安寧、民族和諧、宗教和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局面進一步鞏固,為全面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奠定了扎實基礎。
吳海昆說,在改革開放持續推進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民族關系出現新情況新問題的新形勢下,我省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必須立足新的歷史起點,牢記“特殊省情”和“特殊責任”,引導和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一是明確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新方向。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八個堅持”為基本遵循,切實把這條道路貫穿到我省民族工作的全過程,體現在民族工作的各方面。二是研判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新挑戰。當前,我省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面臨不少挑戰,維護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受自然、歷史等因素制約,我省大多民族地區基礎設施落后、發展條件差,市場化程度低,自我發展能力不足,整體落后的狀況依然沒有根本改變,全面建成小康仍面臨諸多難題亟待解決,同時,基層基礎工作仍不牢固,解決民族問題的治本之策尚需強化和完善,依法治理能力亟待提高。三是緊抓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新機遇。新常態下,我們必須更加珍視發展理念轉變帶來的機遇、轉方式調結構帶來的機遇、深化改革創新帶來的機遇、區域開放合作帶來的機遇、良好生態環境帶來的機遇、自身發展基礎帶來的機遇,并形成相互疊加、融合帶動、共同發力之勢,進一步釋放出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的潛力和優勢,確保民族地區總體上與全省一道同步邁入小康。
“補齊短板加快我省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步伐?!眳呛@フf。毋庸置疑,從民族地區當前發展依然滯后的實際情況看,從依然面臨突出的困難與挑戰看,我省廣大藏區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點、難點,也是短板。
如何攻堅克難,補齊短板,步穩蹄疾,確保到2020年民族地區與全省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我們將注重做到三個把握:一是把握好發展這把“總鑰匙”。堅持科學發展,以生態保護優先的理念,完善和實施好差別化的支持政策,協調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我們充分用足、用好、用活國家對西部地區及四省藏區等特殊優惠政策,明確責任目標,強化跟進督促,保證一些“含金量”較高的政策措施落實生根,重點組織實施了“十二五”藏區專項建設項目規劃,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使得因生態保護與建設而喪失發展機會的民族地區得到了較快較好的發展,通過實行草原獎補政策、提供生態公益性崗位等舉措,民族地區群眾得到實惠,嘗到甜頭;另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制定更加特殊的支持政策,我省從今年秋季就將實現藏區六州和西寧、海東地區貧困人口的子女全部15年免費教育。立足省情實際,支持政策的延伸拓展,從教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到精準扶貧、結對幫扶、交界地區發展等領域,都體現了我們舉全省之力對民族地區的傾斜支持。二是把握好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民族地區既需要國家的政策“輸血”,也要不斷提升自我“造血”功能,把加快改革開放作為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根本途徑。全面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和“一產上水平,二產抓特色,三產大發展”的方針,重點推進青南地區、柴達木地區以及環青海湖地區的差別化發展,繼續落實支持果洛發展的政策,落實好促進海西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努力把我省藏區打造成為國家重要的綠色生態產品供給地、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樣板地和青藏高原現代服務業新高地。緊抓國家統籌藏區交界地區穩定發展的歷史機遇,繼續推進平安與振興工程,組織實施好交通建設、教育發展、旅游發展等專項規劃,加快實現社會治理提效、互聯互通提速、教育發展提質。三是把握好全面小康目標?!靶】挡恍】担P鍵看老鄉。”“要緊緊圍繞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多搞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我們要切實落實總書記對民族地區加快小康步伐的新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首要目標,采取更加特殊、更加有力的政策舉措,不斷改善民族地區發展條件。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格敦鐵路、格庫鐵路、祁連機場、農網升級改造、黃河谷地水庫灌區建設、農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重點工程。有序開發優勢資源,加快建設海西、海南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把鋰電產業打造成千億元產業,建成全國有影響力的鋰電產業基地。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繼續打造特色農牧品牌,推進旅游與文化、生態融合發展。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建設資金向民族地區傾斜,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解決民族地區就業、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關切。集中力量精準扶貧,各項扶貧政策優先向民族地區傾斜,努力讓各族群眾都過上更加殷實、更有尊嚴的小康生活。
信息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