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計劃 處置僵尸企業打響第一仗
來源: 青海日報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強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資委)日前出臺行動計劃,并于3月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首批18戶僵尸企業關停出清。
去年底以來,圍繞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圍繞“強創新、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防風險”,組織實施“1513”工作舉措,即,“1個工程”,大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程;“5個配套方案”,制定強創新、去產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風險的5個具體工作方案;“1個意見”,研究出臺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政策意見;“3個基金”,省上確定成立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工業供給側改革產業發展基金;設立循環經濟發展基金。以開展僵尸企業處置工作為突破,著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突出“三到位”、“三核實”、“三準備”和“四個一批”。
圍繞組織領導、工作人員、政策措施三個到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資委)成立處置僵尸企業工作領導小組;以核實職工人數、核實資產規模、核實債權債務為重點,開展調研摸底工作。并區分企業情況分類施策,堅持關停出清一批、兼并重組一批、強化管理一批、技術改造一批的原則,初步確定了分類處置的31戶僵尸企業。
特別是圍繞做實前期準備、做細方案準備、做妥預案準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資委)先后研究上報《關于我省高載能行業基本情況及壓力測試分析的專題報告》等基礎研究性文件和政策建議,制定出臺《省屬出資企業處置僵尸企業工作方案》。同時,把做好僵尸企業處置過程中的職工安置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提出了周轉一批、培訓一批、內退一批、分流一批、社保兜底一批的工作思路。省委、省政府為此設立專項資金,確保職工安置妥善到位。
下一步,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資委)將按照多改造提升、多兼并重組、少破產退出的要求,一企一策科學審慎完善處置工作方案,提早進位,主動作為,“一盯到底”,力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邁出堅實步伐,不斷提升企業改革發展的內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使省屬國有企業為全省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