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開辟青海工業綠色發展的新天地
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努力開辟青海工業綠色發展的新天地
青海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從青海工業戰線來講,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注重融會貫通,做到學以致用,必須把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始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必須把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進一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既觀當前,又謀長遠,未雨綢繆提前抓、統籌安排早行動,加快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打造綠色青海新動力,努力開辟青海工業綠色發展的新天地。
一、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道路
多年來,我省工業發展在推進優勢資源開發、構建特色產業體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走出了一條符合青海實際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實踐表明,只有按照這條道路走下去,才能走得穩、走得好,才能可持續,才能造福青海人民、造福中華民族。綠色發展道路源于各族人民的期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全省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推進美麗青海建設,就是要用循環經濟的理念統領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以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讓高原大地留住青山綠水,讓全省各族人群眾呼吸清爽空氣,得到更多的幸福感。綠色發展道路源于戰略路徑的選擇。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這是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形成的科學共識,是青海幾代領導集體上下求索、不懈努力形成的實踐成果。實現這個奮斗目標,要求我們必須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深入實施資源轉換戰略,把綠色發展作為更高層次的發展。唯如此,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謀取更大的發展空間。綠色發展道路源于成功實踐的呼喚?!笆濉币詠恚沂」I之所以能扛得住經濟下行的壓力,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多年堅持打造“低碳、綠色、集聚、循環”現代產業體系,在加大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先進產能比重的同時,不斷挖掘資源轉換的優勢和潛力,一批技術領先、設備先進、能耗較低、循環利用、產業鏈完整的產業集群逐步形成,部分重點產品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新興產業呈現多點突破、齊頭并進態勢,發展質量大幅提升。實踐充分證明,青海發展的優勢在資源轉換,潛力在循環經濟,希望在綠色發展。
二、持之以恒地推進綠色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省委多次強調要以生態保護倒逼經濟結構調整。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十三五”規劃《建議》,要瞄準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擴大新興產業規模和提高產業綠色發展的人才、技術支撐,實施好“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劃”,大力引才引智,研發新技術,培育新產業,打造新優勢,著力突破鹽湖化工、有色冶煉等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力爭“十三五”期間構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兩個產業集群,搶占產業制高點。要培育綠色發展的動力。努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要幫助企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業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等,打出一套“組合拳”,優化運營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創新和加強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管理,以結構性改革的政策紅利,增強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和“兩化”深度融合為突破口,組織實施“互聯網+”應用示范、“機器換人”等工程,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構建新型制造體系,推進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機制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要筑牢綠色發展的基礎。將生態保護理念貫穿到規劃編制、政策制定等各方面,以綠色發展引領項目建設。要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兼并重組或淘汰退出“僵尸”企業,為結構調整和綠色產業發展創造空間。尤其要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大力培育生態環保、高端制造、低碳產業,培育發展一批生態示范企業,關停和退出一批高排放高污染企業,打造一批循環利用企業和示范園區,引導轉移一批低端產業,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綠色園區,著力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切實形成區域大循環、產業中循環和企業小循環的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格局。
三、堅持不懈地提升綠色發展能力
推進綠色發展,關鍵在于不斷提升綠色發展能力。當前,青海經濟蓄勢勃發,只要繼續堅持不懈地提升綠色發展能力,特別在關鍵領域的頂層設計和制度機制創新方面大做文章,做好文章,綠色發展的活力和動能就能持續迸發。為此,要建立綠色發展的約束制度。堅持體制引領、制度約束、標準管控,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準入退出負面管理的法治觀,綠色低碳環保節能的價值觀,使綠色發展成為地區、園區、企業和社會的主流,低碳環保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導向,節能降耗成為提質增效的關鍵舉措,在全社會形成綠色發展的意識形態和自覺行動,讓青山綠水成為持續發展的巨大礦藏。要把握綠色發展的政策導向。把政策著力點放在加大供給側調整力度上,研究制定符合青海實際的綠色低碳行業發展指標,建立生態保護重點地區、重大產業基地等負面投資管理清單,從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大幅提高先進產能比重,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在推進綠色發展、增強綠色發展動力上。激發促進綠色發展的新活力。在地區、園區和企業以及全社會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推進工作的重要標準,大力支持符合綠色發展的產業。注重綠色發展中人的決定性因素,大力培養一批思維超前、能夠擔當和綠色發展意識強烈的企業家,使他們在推廣綠色發展、發展綠色產業、打造綠色品牌、促進經濟綠色發展方面成為堅強力量。(作者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黃文俊)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