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綠化鞏固提升 讓生態美好成為青海最大的美好
來源: 青海日報
種下一棵樹,許下一個誓言,來年再造一個綠色的春天。
三年大提速,我省森林覆蓋率增加近1個百分點,提高到7.26%,創造了造林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城鄉綠化速度最快的三個新紀錄;三年鞏固提升,青海國土綠化將再創新高,預計到2022年,完成國土綠化90.3萬公頃(1355萬畝),森林、草原、濕地、荒漠、重點生物物種資源得到全面保護,森林覆蓋率達到7.7%,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8%,治理沙化土地面積達到24萬公頃(360萬畝)。
提升+鞏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是近年來全省各族人民群眾上下一條心努力奮斗的結果。全省上下爭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踐行者,爭當尕布龍“兩山”綠化精神的傳承者,爭做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推動者,以不懈奮斗的“新青海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代接著一代干,用實際行動推進“綠水青山”工程,創建森林城市、森林鄉村、美麗草原,建設“國家公園省”,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為引領增綠添綠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最大”的重要指示和“四個扎扎實實”的重大要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抓綠化就是抓發展、抓綠化就是抓生態、抓綠化就是抓民生的具體體現。三年來,我省形成了黨委政府齊抓共管、各部門通力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合力推進大綠化、建設大生態的工作格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綠化工作。
作為全國首個“雙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省份和率先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當前,保護環境、植樹造林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每一個人的心中,人們用不同的方式為國土綠化盡職盡責,為自己的家鄉增綠添綠。
今年是鞏固提升三年行動的第一年,我省將國土綠化行動作為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的重要內容,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為引領,以國土綠化鞏固提升三年行動為載體,以國家重點林草生態工程為抓手,以國土空間綠化、生態保護修復、產業提質增效為重點,持續加力推進重點區域國土綠化、加快城鄉綠化,大力發展林草產業,實施植樹種草增綠行動、林草質量精準提升行動、林草資源保護行動、林草產業富民增收行動和綠色家園創建行動。
全民多形式參與造林綠化
從線上到線下,從虛擬到現實,全民共同參與造林綠化,積極投身環保事業,為大美青海播下綠色希望。
廳局長林、援青林、援鄂醫療人員紀念林、志愿者林如火如荼展開?!按笠幠V矘淇梢员3炙?、涵養水源,作為一名新青海人,我希望今后能在工作崗位上為青海綠化工作做出更多的貢獻。”黃河水利委員會援青干部、省水利廳副廳長余欣發出感慨。
作為全國“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城市,西寧市持續加快園博園、西堡生態森林公園等重點綠化項目,探索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亮點的10個村辦林場,率先啟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全面提升南北山森林品質,打造9條森林綠化模式旅游彩色步道,形成5萬平方米彩色空間,城市畫卷更加多姿多彩。
“等有機會我一定去實地種一棵樹!”已在“螞蟻森林”認領了5棵樹的王曉云說,自己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參與其中,大家都覺得,這種形式可以實現自己“想讓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好”的愿望。
經過不懈努力,西寧市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樹木多了,風沙小了,西寧南北山綠化悄然步入由大規模植樹造林向實現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當各色花卉開滿園,當林區清脆的鳥鳴聲傳入游人耳中,一個林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美好生態畫卷已躍入眼中。
構建“一屏兩帶”生態安全格局
2020至2022年,我省國土綠化將圍繞構建“一屏兩帶”的生態安全格局,實現林草植被覆蓋度和質量明顯提升,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顯著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基本形成,生態公共服務更加普惠,林草產業健康發展。
鞏固和提升以往國土綠化成果,我省將實施林草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充分發揮林草生態系統多功能效益;持續深化草原保護制度、天然林保護制度、集體林權制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生態補償制度、林(草)長制改革,強化科技、種苗、防火防災、基層隊伍、基礎設施、生態監測等支撐保障;健全生態管護員隊伍,實現所有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補償全覆蓋,鞏固和發展以枸杞、沙棘、中藥材、蟲草等為主的優勢特色林草產業,大力發展以自然公園為依托的生態旅游業;實施家園美化升級工程,建設各類自然公園,創建森林城鎮和鄉村,加強通道、河岸綠化,打造城鄉生態空間網絡,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生態美好是青海最大的美好。三年國土綠化大提速,三年綠化鞏固提升,通過重塑“綠色價值”,青海不斷擦亮國家公園示范省的“金字招牌”,讓青海成為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葉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