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電子書閱讀數增長迅猛,但國人仍愛讀紙質書
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在中國這個節日一般被稱作“世界讀書日”。
過去幾年,在每年“世界讀書日”的前幾天,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都會發表《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這項調查在50個左右的城市范圍內展開,樣本在18000到50000個之間。其中,調查會發表18-70歲成年國民閱讀習慣的數據,并比對紙質書和電子書的閱讀情況。
電子書接受度變高,國人仍愛讀紙質書
根據《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7年中國的成年國民人均紙質書閱讀量為4.66本,而電子書閱讀量為3.12本。從2010年到2014年,中國人均電子書閱讀量增加了近三倍左右,但國人閱讀紙質書的閱讀量,每年仍高于電子書。
2017年,紙質圖書閱讀數量在10本及以上的國民比例超過一成,而電子書閱讀數量在10本及以上的國民比例僅為5.4%。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成年國民人均每天讀書時長在1小時及以上的比例為12.1%,年齡越大的群體,日均讀書時長整體越少。
電子書產業快速發展,但總量仍較小
然而就總量來說,電子書產業仍是數字出版產業中占比很小的一塊。2016年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為5720.85億元,電子書產業收入僅占數字出版產業收入的1%左右,而移動出版(含手機彩鈴、鈴音、移動游戲等)、網絡游戲、互聯網廣告,為數字出版產業收入占比最大的三個部分。
書越賣越貴,銷量前1%的書貢獻過半碼洋
根據圖書產業數據提供商開卷公司的報告,中國圖書零售市場仍在增長。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為803.2億,較2016年的701.2億,同比增長14.55%。市場的增長,得益于價格和銷量的雙重貢獻。從2014年到2017年,所有圖書的平均定價漲了4塊錢左右,而新書的平均定價由63.11元漲到了75.62元。
同時,暢銷書賣得越來越好,而滯銷書越來越難賣。據開卷監測系統統計,從 2014 年 1 月到 2017 年 10 月,綜合中國大陸實體店、網店及零售三個渠道數據,年銷售數量小于 10 本的圖書,占全部圖書品種的 45.19% ;年銷售數量小于 5 本的圖書,占全部圖書品種的 34.5%。而在2016年,前1%的暢銷書,貢獻了圖書市場過半的碼洋(碼洋 = 定價 × 印數,是指印出來的書的總價值有多少)。
根據亞馬遜的年度閱讀報告,圖書銷售排行榜會影響90后和00后的圖書選擇。對比開卷公司近年來的年度虛構類、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有些書每年都能進入排行榜前十,如《解憂雜貨店》、《追風箏的人》、《百年孤獨》等。
來源:新浪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