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
7月18日,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召開2018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統計新聞發布會,會議由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盧強主持,省統計局副局長陳偉發布了上半年青海省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隊副總隊長沈宏,省垣新聞媒體、中央駐青媒體,省委、省政府及中央駐青有關單位以及局隊相關專業處室等近百人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上半年全省經濟平穩運行
今年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以“百日攻堅”“會戰黃金季”行動為抓手,深入實施“五四戰略”,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穩中育新,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上半年,全省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96.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5.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70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589.22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568.07億元,增長3.6%。
一、農業種植結構優化,畜牧業生產平穩
糧食種植面積略降。據對全省15個縣1740戶農戶農作物種植情況調查,預計今年全省糧食種植面積281千公頃,較上年實際種植面積(三農普修訂)下降0.4%。其中:小麥111千公頃,下降1.2%;玉米18千公頃,下降1.3%;青稞48千公頃,增長1.3%;豆類14千公頃,增長7.4%;馬鈴薯87千公頃,下降2.5%。上半年,全省蔬菜和食用菌產量21.16萬噸,同比增長1.3%。
畜牧業生產平穩。去冬今春農牧區未出現大的災害性天氣,氣溫適宜,為畜牧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畜牧業生產平穩發展。上半年,全省牛存欄548.49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2.4%,羊存欄1879.05萬只,增長1.4%;牛出欄37.88萬頭,增長1.9%,羊出欄109.12萬只,增長4.2%。生豬存欄76.86萬頭,下降0.7%,能繁母豬存欄7.06萬頭,下降0.8%;肥豬出欄53.99萬頭,增長5.3%。家禽存欄307.63萬只,下降11.7%;家禽出欄188.16萬只,下降11.8%。豬牛羊禽肉產量10.14萬噸,增長4.0%;禽蛋產量1.19萬噸,下降4.0%;牛奶產量16.88萬噸,增長3.4%。
二、工業生產增速加快,新興優勢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8.6%,增速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三大門類中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5.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16.0%,采礦業增加值增長11.3%。在有生產的32個大類行業中21個行業保持增長,增長面為65.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9.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下降11.9%。從所有制看,非公有工業增加值增長9.5%。
新興、優勢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9.1%和21.7%,分別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0.5和13.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5.6%和6.5%,同比分別提高0.7和0.4個百分點;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5.1%、12.8%和23.4%。主要產品中,光纖產量同比增長25.9%,鋰離子電池增長10.7%,光電子器件增長13.5%;風能發電量同比增長1.1倍,太陽能發電量居全國首位。
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2.1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3%;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3.89%,同比提高0.12個百分點。
三、固定資產投資小幅下降,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重提高
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6.2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其中民間投資460.16億元,增長18.5%?;A設施投資596.56億元,增長0.6%。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28.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1%。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486.02億元,下降3.5%,其中工業投資472.59億元,增長0.3%,在工業投資中制造業投資267.56億元,下降8.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64.78億元,增長13.7%。第三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1.48億元,下降2.8%,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60.0%。分投資類型看,國有投資下降1.6%;有限責任公司投資下降12.1%;私營個體投資增長16.1%;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下降7.8%。
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8.8%,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32.0%,比重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5.5%和28.4%。
上半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161.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其中,商品住宅投資增長21.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增長4.1%。全省房屋施工面積2329.68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10.0%;新開工房屋面積254.45萬平方米,下降25.4%;商品房銷售面積177.07萬平方米,增長15.7%。
四、商品市場運行平穩,消費新熱點逐步成長
上半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9.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4%。
按規模分,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零售額160.88億元,增長4.2%;限額以下單位(個體戶)零售額218.23億元,增長11.7%。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23.78億元,增長8.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5.33億元,增長8.8%。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350.31億元,增長8.4%;餐飲收入28.80億元,增長8.0%。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大類商品零售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8.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8.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6.6%,日用品類增長0.4%;汽車類下降1.2%,中西藥品類下降7.9%,煙酒類下降17.9%。新消費熱點逐步培育。反映消費升級的商品零售增長較快,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大類商品零售中,化妝品類零售額增長41.8%,金銀珠寶類增長23.4%,通訊器材類增長18.6%,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3.4%。1-5月,全省電信業務量同比增長2.3倍,移動4G用戶增長34.7%,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增長2.8倍;快遞業務量和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4.0%和17.6%。
五、旅游人數、收入快速增長,出口總值降幅收窄
上半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1567.1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6.2%;實現旅游總收入170.42億元,增長28.2%。其中,接待國內游客1564.79萬人次,增長26.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69.53億元,增長28.4%;接待入境游客2.38萬人次,增長4.8%,實現旅游外匯收入1332.62萬美元,下降1.2%。
上半年,全省海關進出口總值19.5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1%,降幅較1-5月和上年同期分別收窄4.9和33.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值12.84億元,下降11.1%,進口總值6.69億元,下降16.7%。出口值增長的主要產品有:鐵合金增長43.7%,焦炭、半焦炭增長2.2倍,純堿增長1.7倍。
六、客貨運輸平穩,民航運輸快速增長
上半年,全省完成貨物運輸量7579.76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9%。其中,鐵路貨運量下降2.6%,公路貨運量增長3.0%,民航貨運量增長21.2%(其中民航出港貨郵增長27.5%)。在鐵路運輸的主要貨物中,集裝箱運輸量比上年同期增長72.0%,鹽增長15.7%,焦炭增長12.0%,鋼鐵、有色金屬增長9.2%,水泥增長2.1%;化工品下降1.7%,石油下降11.9%,煤下降12.7%,鉀肥下降29.0%。
上半年,全省完成客運量3058.23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4.2%。其中,鐵路客運量增長14.4 %(高鐵客運量同比增長31.2%),公路客運量增長0.2%,民航客運量增長17.0%(其中民航出港旅客增長19.0%)。
七、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農村增長快于城鎮
上半年,全省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45元,同比增長7.3%;全省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731元,同比增長8.5%。
上半年,全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2元,同比增長5.6%。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9410元,同比增長4.8%;人均經營凈收入1322元,增長13.7%;人均財產凈收入881元,增長6.6%;人均轉移凈收入2688元,增長4.5%。全省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10806元,增長8.9%。
上半年,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8元,同比增長9.3%。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866元,增長13.5%;人均經營凈收入833元,下降4.8%;人均財產凈收入278元,增長28.6%;人均轉移凈收入1311元,增長10.4%。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836元,增長6.1%。
八、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價格漲幅收窄
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5%。1-6月各月分別上漲2.2%、3.1%、2.7%、2.5%、2.2%和2.1%。居民消費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同比呈不同上漲態勢。其中,醫療保健類上漲4.5%,居住類上漲3.2%,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3.2%,食品煙酒類上漲2.2%(其中,豬肉下降12.6%,鮮菜上漲5.8%,牛肉上漲8.2%,羊肉上漲26.5%,雞蛋上漲25.9%),衣著類上漲1.9%,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5%,交通和通信類上漲1.3%,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5%。
上半年,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3%,漲幅比上年同期收窄10.0個百分點。1-6月各月分別上漲8.9%、8.5%、5.8%、6.3%、6.9%和7.8%。33個工業大類行業同比呈“二十七漲三平三降”格局。其中,漲幅居前三位的依次是造紙和紙制品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分別上漲95.0%、23.1%和11.4%。
上半年,全省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6.0%,漲幅比上年同期收窄3.0個百分點。1-6月各月分別上漲5.9%、7.0%、5.4%、6.5%、5.8%和5.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九大類同比均呈現上漲態勢。其中,漲幅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化工原料類、建筑材料及非金屬類、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分別上漲18.0%、13.0%和8.1%。
九、財政收入較快增長,金融運行平穩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5.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4.16億元,增長16.3%。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14.38億元,增長20.6%,其中增值稅增長12.9%,企業所得稅增長10.8%,個人所得稅增長45.6%,資源稅增長8.7%。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47.63億元,同比下降0.8%。
6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883.51億元,同比下降0.3%。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6424.23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住戶貸款增長12.9%;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短期貸款增長22.4%。
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高耗能行業比重下降。上半年,全省煤化工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46.2%。規模以上工業中,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5.3%,比重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工業產品中,焦, 炭產量下降7.7%,水泥下降12.4%,平板玻璃下降8.7%。商品住宅銷售加快。上半年,全省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9.4%,增速較1-5月、上年同期分別提高3.4、6.7個百分點。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增速回落、資產負債率降低、費用減少。1-5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增速(3.5%)同比回落8.4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減少4.3天,資產負債率下降0.5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三項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減少1.91元。補短板力度加大。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2.1%,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23.4%,信息傳輸服務業投資增長25.4%,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36.4%,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投資增長66.1%。
總的來看,上半年全省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質量效益提升、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的良好發展態勢,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因素不斷積累。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有所增加,經濟轉型發展任務艱巨,保持平穩增長仍面臨困難和挑戰。下半年,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加快金融改革步伐,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科學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保生態、防風險各項任務,持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全面推進全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注: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口徑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2.我省高技術制造業包括化學藥品制造,中藥飲品加工,中成藥生產,獸用藥品制造,生物藥品制造,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光纖、光纜制造,鋰離子電池制造,電子器件制造,電子元件制造,儀器儀表制造,信息化學品制造。
3.裝備制造業包括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4.從2018年起,月(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口徑范圍為,計劃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及所有房地產開發項目;年度發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包含計劃投資500萬元以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抽樣調查數據)。
5.根據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2)》(試行),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包括: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大產業。
6.限額以上批發業包括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限額以上零售業包括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包括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飲業企業(單位)。
7.高耗能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8.旅游數據來自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進出口數據來自西寧海關;鐵路客貨運輸量來自青藏鐵路公司;公路客貨運輸量來自省交通廳;民航客貨運輸量來自西部機場集團青海機場有限公司;財政數據來自省財政廳;金融業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郵政數據來自省郵政管理局;電信數據來自省通信管理局。
來源:青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