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書寫有溫度的民生新篇章——青海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述評
來源: 青海日報
“各級黨政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要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绷暯娇倳浺暡烨嗪F陂g,提出“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要求。四年來,青海牢記總書記諄諄囑托,始終把民生之事擺在第一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升教育、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努力促進就業創業,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奮力書寫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篇章。
光陰荏苒、歲月更迭。四年的時光里,青海深入實施“幸福民生”戰略,堅定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目標;四年的努力中,總書記的期待正在變為一個個現實。
——重民生。始終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每年集中75%以上財力用于民生事業,著力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為百姓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知民心。變政府“配餐”為群眾“點菜”,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民生實事項目,每年確定10個方面的民生實事并全部兌現承諾,真正把民生工作辦成“民心工程”。
——攻脫貧。聚力攻克“三區三州”和六盤山片區深度貧困堡壘,四年集中攻堅任務全面完成,全省14.55萬戶、53.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人口如期“清零”。
——增福祉。著力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四年的時光里,“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青海這片熱土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民生福祉不斷增進,百姓期待變為現實,群眾的笑臉彰顯美好。在青海大地上,各民族群眾共享民生福祉,用歡聲笑語譜寫出一首動聽的新時代贊歌。
聚焦民生,傾心盡力補齊發展短板
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就是要辦好民生實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75%以上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用政府的“緊日子”換來群眾的“好日子”;堅持問需于民、問政于民,按照“群眾提、大家定、政府辦”的理念,解決了一大批涉及千家萬戶的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全省各族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結合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全面推進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的牦牛藏羊產業發展,打造“青字號”特色品牌。
實施青繡品牌提升“八個一”工程,30萬繡娘用老手藝繡出了新生活,“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繡”成為青海的新名片……
“在村集體產業麻秀商務賓館工作,我每個月能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疫情期間也不例外,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心里很踏實。”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巴干鄉麻秀村婦女拉瓊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整齊劃一的住宅樓、綠意盎然的花園、古色古香的涼亭,一排排整齊的停車位,一幅祥和幸福的生活場景。如今的西寧市城西區勝利路32號院,已經看不出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模樣。西寧市實施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這里舊貌換了新顏,正在小區休閑納涼的居民付貴成說:“環境好得很,心情特別好,政府給我們辦的這個事太好了?!?/p>
這樣的幸福故事像格桑花一樣開滿高原大地。就業優先工程、教育強基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健康青海工程、敬老扶幼工程、扶貧解困工程、文體惠民工程、幸福家園工程、品質興農工程、平安青海工程……2020年,我省確定10個方面的41項民生實事。截至今年8月3日,我省已安排下達補助資金87.8億元,41項具體任務中的6項已全面完成,7項超序時進度,其余28項正在抓緊推進,預計到年底實現民生實事工程全部兌現。
民之所望、政之所趨。青海聚焦民生民意,傾心盡力補齊發展短板,一年又一年如期兌現民生承諾,交出了群眾認可的成績單。兌現承諾的背后,是政府幫助群眾圓夢的擔當,是城鄉協調發展的步伐,是百姓歡天喜地的美好生活,是全省上下同心協力全面建成小康的自信與奮斗。
民生凝聚民心,民生催生動力。選好辦好民生實事,青海傾盡的是真情與全力,收獲的是民心與民意,是人民群眾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生活,是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感恩和更高期許。
盡銳出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青海集高原地區、西部地區、貧困地區于一身,貧困覆蓋面廣、貧困發生率高、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四年來,青海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盡銳出戰、決戰決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全省扶貧開發一步一個腳印,取得顯著成效,不僅圓滿完成了貧困人口“清零”目標,還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青海實際的扶貧開發之路。
“如今的班彥變了樣,我們養起了八眉豬,做起了繡花娘,釀起了酩餾酒,辦起了農家樂。”去年,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村民呂有金家的“五十鎮呂有金酩餾酒作坊”產量達到了5000公斤,收入15萬元。和呂有金一樣,在總書記視察過的班彥村,村民們搬進了新村,改變了單一生產方式,生活從此有了保障,正在奔向小康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青海六盤山片區是我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就在其中。該縣北山鄉莊子溝村貧困戶魯愛華開心地說:“北山鄉實施整鄉搬遷項目后,我們住進了樓房。去年,一家人的收入達到幾萬元呢!”
已于2019年實現整體脫貧的西寧市湟中區也把“消費扶貧”作為助力群眾增收的重要抓手,繼續鞏固脫貧成果……
進入2020年,全省42個縣(市、區、行委)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四年集中攻堅任務全面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聚力攻克“三區三州”和六盤山片區深度貧困堡壘,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危舊房改造任務,貧困地區整體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今年以來,我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響鼓重錘、一鼓作氣,不停頓、不大意、不放松,開展“補針點睛”專項行動,實施“九大脫貧后續鞏固行動”。應對疫情影響,更是出臺用工獎勵、崗位補貼、到戶產業補助、扶貧小額信貸延期還款等“一攬子”優惠政策,穩生產、穩就業、穩增收,全力答好脫貧攻堅“加試題”。
瀾滄江畔,白云悠悠。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結多鄉優美村,牧民達索是一個沒有草場,沒有牛羊,居無定所的貧困戶,自從加入村里的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后,不僅脫了貧,每年有了近7萬元的收入,還在縣城購置了房子,買了汽車,抱上了孫子……達索說:“合作社就像是吸鐵石一樣,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只要聽黨話、跟黨走,優美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像達索一樣,青海各族群眾擁有了既有品質又有品味的和諧家園,感受到了安定、踏實、有奔頭,致富奔小康也更有信心和底氣。
脫貧攻堅加把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青海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咬定青山不放松,決不讓一個貧困戶和邊緣戶在小康路上掉隊,在雪域高原上播撒致富的種子、培育希望的原野,繪就建成小康社會厚重而溫暖的底色。
齊心合力,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民生問題無小事,民生問題也無易事。在青海,改善民生不僅僅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更是關系人心向背的重大政治問題。
圍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青海各地區各部門齊心合力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社保等民生工作,為群眾送出了一份社會保障“民生大禮包”——
從2020年1月1日起,我省再次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這是自2005年以來連續第16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也是繼2016年之后連續第5年統一安排、同步調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總體水平繼續位列西北第一。
“不想做飯了,幸福食堂里吃去吧,餐廳干凈不說,飯菜好吃得很!”2019年初,為深入推進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工作,西寧市“愛老幸福食堂”建設啟動實施。作為打造“幸福西寧”的重要民生舉措,針對轄區部分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吃飯愁”的問題,把“愛老幸福食堂”建設作為民生工程重點項目,打造有亮點、有特色的“15分鐘”助餐送餐配餐服務圈,努力讓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更有保障。
草原上最美的建筑是學校。走進果洛藏族自治州民族高級中學,獨具特色的高層建筑讓人眼前一亮,整個學校共有九棟樓,最高的有五層,無論是學生們的食堂、宿舍,還是教學樓、辦公樓等都讓人心曠神怡。
海南藏族自治州興??h敬老院里一位無兒無女、雙目失明的八十多歲的藏族老人尕藏吉,一名專門的工作人員正在認真的幫助她吃飯……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央隆鄉村民仁青措是個哮喘病患者。她說:“今年我在縣醫院住院將近一個月,把我這老毛病徹底地治了治,通過新農合報銷一部分,看病的壓力并不大?!?/p>
西寧市湟中區土門關鄉上阿卡村的貧困戶王尚忠,通過技能培訓成為了一名焊接工人,年過五旬的他成為上班族,過上了“藍領”的生活!
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充分發揮拉面、青繡等產業帶動效應,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推進城鄉教育向優質均衡邁進;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水平,加強基層疾控能力建設;繁榮文化體育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制度……這一項項不再只是寫在紙上、停留在報告中,而是實實在在體現到各級黨委政府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上。
這樣的民生“禮物”,真正送到了群眾的心坎里。美了生活、暖了人心。奔向小康生活,背后有了依靠,心里有了底氣,大家信心十足,步子也邁得更加堅定。
尤其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打好就業“組合拳”、穩住就業“壓艙石”,把穩就業放在“六穩”之首,通過全面落實穩崗援企政策、聚焦重點群體、搭建互聯網就業平臺等措施,把中央的要求和我省的實際結合起來,鋪就了穩就業、保民生的放心路。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青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民所想,為民所謀,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堅決補齊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越來越多的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省各族人民,正在不斷唱響一曲曲人民美好生活的時代贊歌。